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

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

ID:5973613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30

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_第1页
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_第2页
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_第3页
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烧断原因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缆接头接线的施工与维护在城网改造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注意施工与维护队会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下文对氧化镁电缆铜护套接地方式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接地线施工中图分类号:V2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在管理电气设备中,发现低压二段(D24)柜内,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的接地线过热烧断。此后,大楼开发商曾召集设备安装方、设计单位及我公司有关人员参加

2、的专题会议,与会专家提出过不少整改意见,但是铜护套接地回路的感应电流仍无明显改善。各相关运行主管部门对配电站矿物绝缘电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一直给予很大关注。多次派技术人员下现场调研。有关人员还为此展开了讨论。最近,又对大楼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进行了实测,通过了一系列的研究摸索。初步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现将原因分析和处理意见汇报如下:关于氧化镁电缆铜护套的感应电流:该电缆线路采用的是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规格是单芯4004mm,四芯双倂运行,氧化镁电缆铜护套接地线已改为用截面积较大的铜编织带接地,被烧断的原

3、16mm塑料护套铜接地线已更换。当时,我们记录了该线路各相负荷电流,分别为A相361A,B相181A,C相250A;用钳型电流表测量了各相铜护套的护套电流分别为A相214A,B相43A,C相126A。显而易见,铜护套的感应电流过高,特别是A相的铜护套感应电流达到负荷电流的59.3%,C相为50.4%。铜护套感应电流随着负荷电流的增大而增大,16mm塑料护套铜接地线的容量显然是不足的,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铜护套感应电流过大,是该接地线烧断的直接原因。我们知道,为了提高电缆线路的输送容量和减少线路损耗,在运行

4、中,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的铜护套必须接地。但通常采用一端接地的方式。因为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氧化镁电缆的铜护套会产生感应电压,任何两点接地就会引成循环电流。上述铜护套感应电流过大就是铜护套多点接地所造成的。据了解,事发后,该电缆制造厂和设计单位也派专家来处理过,曾经拆除了另一端高层低压柜内的接地线,目的可能是改为一端接地运行,以消除环流。但无济于事。因为该电缆线路的铜护套可能存在多点接地。上述低压电缆铜护套的感应电流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增大,建议定期进行测量监视,以防情况恶化,特别是在夏季负荷高峰期间,预见

5、感应损耗电流会更大。4如果要根本上解决电缆铜护套感应电流过大的问题,减少电能损耗,就要解决电缆线路的铜护套可能存在的多点接地的问题。不知当初该线路设计人员是如何考虑的。如果,当初线路设计人员考虑采用一端接地方式运行,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工艺要求施工,整改工程难度就可以降低。否则,整改工程难度就大大增加。二.关于氧化镁电缆铜护套接地线的截面:从目前的负荷记录数据来看,三相负荷电流仅占变压器可供容量约30%,今后如果负荷逐步增加,铜护套接地线的截面仍然会嫌偏小,现在使用的50mm多根铜编织带接地线,是否能满

6、足安全运行的要求?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难以满足夏季用电高峰的要求。建议参照GB50303-2002“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1.1和6.1.2的规定整改。6.1.1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6.1.2低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电压保护。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和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屏、台、箱、盘)内

7、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p不应小于表6.1.2的规定。表6.1.24矿物绝缘电缆的优点是耐高温,一般使用在消防灭火系统的供电,不适合大功率电力负载输送。它不仅是投入成本高,在运行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难度。结束语:电气接地技术在我国发展的较为成熟,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在进行电气接地系统设计和布设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参照行业标准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方式,以及接地系统。正确的接地方式和系统,是保证电气接地装置正常运行的基础,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因此电气接地技术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8、。参考文献:[1]谢伟民.变电站电气接地技术分析.[2]刘德辉.仪表工施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陈家斌.接地技术与接地装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