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

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

ID:5971533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0

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_第1页
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_第2页
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_第3页
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_第4页
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玉米螟发生规律和其统防统治防效探析  【摘要】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在粮食作物中位居榜首。为了进一步促进玉米作物产量的提高,我们要依据玉米作物的生长规律,做好玉米害虫的防治工作。本文就重点分析了诸城市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关键词】玉米螟;发生律;防治措施玉米螟是农业生产中比较重要的害虫,对玉米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玉米生产的质量,虫害规模较大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害虫又被称为钻心虫,我国玉米螟虫主要是亚洲玉米螟。这种害虫主要采用幼虫蛀茎的方式危害玉米作物的生长。茎秆被蛀食之后,玉米营养输送通道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

2、幼虫蛀食茎秆所造成的伤口成为其他病毒害的主要侵入通道,造成玉米产量的大大下降。1.发生规律1.1玉米螟生活习性6我国大部分地区以亚洲螟虫为主,这种螟虫与替他种类的螟虫的生活习性十分相似,其生活习性如下:已经滞育的玉米螟在玉米的根茬以及茎秆越冬(部分也会选择在穗轴内部,大部分还是选择在玉米茎秆内,越冬的幼虫能够忍受酷寒,在零下21度的情况下依然成活。来年春季气温升高后,这部分虫体开始有由玉米垛内向玉米垛外进行移动(主要以幼虫为主),开始寻找水分,并直接摄取水分为化蛹做好准备。这种害虫的害虫有非常明显的趋湿、趋糖以及趋荫的特性,低龄幼虫大多隐藏在玉米叶丛、花丝以及雄穗苞等含糖量比较

3、高的组织部位。达到四龄以后,害虫的食量会猛然增多,先从雄穗柄开始钻蛀,并且采用从上到下的形式钻蛀茎秆,到后期能够钻蛀到距离地面距离为0.2到0.3m的玉米植株。玉米螟虫在夜间进行羽化,羽化后的的成虫会在与玉米田地相近的小麦以及大豆等作物地内栖息。晚间19-22时是害虫羽化的高峰时间段,并在日落到午夜前开始活动,害虫的飞翔力以及扩散力逐渐增强,害虫羽化两天之后就会在玉米、高粱叶等茎秆中脉处产卵。成虫一般白天躲藏在杂草、麦田或者豆地里。夜晚,成虫开始活动,具有较大的趋光性,在羽化的当天进行交尾,1到2天后就产卵。一头雌虫每1次能够产卵10-20快,共有300-600粒。3-5天后,

4、幼虫破卵而出,也就是一代玉米螟。玉米螟进行化蛹、羽化产卵以及孵化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到7月末期。一般情况下,玉米螟的危害发生主要集中在一代,部分年份会出现2代危害。发生2代危害的年份主要集中在温度偏高的年份,不过二代玉米螟的危害要轻于一代,并且不会成为次年有效越冬的虫源。61.2发病因素1.2.1气候条件总的来说,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并且光照时间比较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越冬的幼虫进行化蛹,同时对羽化后的成虫生长和产卵也十分有利。在相对湿度条件下达到90%的环境下,幼虫的孵化成活率非常高,能够达到94%以上。1.2.2越冬虫量总的来说,如果玉米螟的越冬虫量比较大,那么第一

5、代虫卵量以及田间被害虫蛀食的玉米株丛率就会提高。1.2.3种植因素如果玉米田的周围种有谷子、高梁等农作物,玉米螟的发生率就比较高。玉米的播种面积越大,玉米螟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增大,对玉米所产生的危害也就进一步加大,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也就越大。2.防治措施2.1物理防治玉米螟蛾有较大的趋光性,使用高压汞灯进行玉米螟虫诱杀,能够大量减少螟虫的落卵量,这是一种非常简单高效的防治措施,所产生的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对有益昆虫的伤害比较小,成本也比较低。在玉米螟虫多发的年份,合理使用诱虫灯可以将防治效果提高到65%-76%左右,这是目前使6用最广泛的害虫防治方法。我市主要在越冬成虫的季节使用这种

6、方法进行防治,在玉米田地里每间隔150m就要安装1盏诱虫灯,并在灯的下方修建直径为1.2m的圆水池,确保成虫诱杀成功。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玉米螟主要选用白僵菌以及赤眼蜂进行防治,具体方法如下:(1)白僵菌,在玉米田间播撒颗粒剂;使用白僵菌进行封垛,将玉米螟虫的越冬幼虫直接杀死;在玉米的心叶时期,培养白僵菌;使用白僵菌喷粉治螟,采用白僵局1#.2#型号的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这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这种方法对玉米生产的安全性没有影响,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使用白僵菌封垛这种方法并不多见,但是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杀死越冬的幼虫。随着秸秆粉碎还田的推行,这种方法必将淘汰。(2)

7、赤眼蜂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非常高的防治效果,整体经济收益比较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6释放时间:当越冬的成虫化蛹率达到20%以后的第十天,就要进行第一次放蜂,经过5到7天之后进行第二次放蜂。释放的数量:每亩玉米田大约释放1.5万只的赤眼蜂,第一次释放时,大约释放0.7万只,第2次释放时,大约释放0.8万只。释放点数:每亩玉米田设置一个释放点,要依据风向以及风速等设置合理的点位,如果风力比较大,就要在上风口的位置合理增加释放的点数以及释放量,在下风口的位置合理减少释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