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冷遇的热思考.pdf

对教材冷遇的热思考.pdf

ID:59714743

大小:98.5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1-13

对教材冷遇的热思考.pdf_第1页
对教材冷遇的热思考.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教材冷遇的热思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教材“冷”遇的“热”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教材正在或多或少地遭受教师的“冷”遇。这种现象是否令人乐观呢?我们也不妨对教材遭受的“冷”遇作一些“热”思考。思考之一:教材重要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教材很重要。有的教师认为,凭借着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够把课上。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不免使人产生疑问。五年级一节数学课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并没有使用教材,而是通过自编教材,让学生用大半节课的时间分东西(苹果、橘子、糖果等实物)。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本无可非议。但是,教师并没有在学生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教学的基点定得过低,没有抓住重点

2、,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单位1”所表示的意义,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也许上课老师设计此教案时,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可是为什么好的创意就失败了呢?很显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并没有把学生现有知识正确定位,没有抓住教学重点。教师创设的情景未被演化为解决重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可见,教材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思考之二:能对教材说“不”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一套教材,从编写到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一味地继承,不能扬弃,那么其中有些内容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敢于对教材说“不”。小学六年级一节数学课的内容

3、是《按比例分配》,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实验。他把糖与水、盐与水,橙子粉和水,都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得到了不同的糖水、盐水和橙子汁,让学生做一做,尝一尝,想一想,算一算,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存在价值与学习的乐趣。这些环节的设计是从教材出发的,与教材有联系,与此同时,教师又引领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对教材也可以说“不”。思考之三:重要的是活用教材课堂上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使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活用教材也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水平的显性标志。小学一

4、年级一节数学课的内容是《认识几十几》。教师通过钻研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摆小棒、数数,做游戏,理解了几十几的数,讲完这些内容后,就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教材第7页上有一个题目: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颗五角星?(这些五角星是杂乱无章的。我想教材编写者的目的就是启发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数,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领会了教材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数星星比赛,让学生自己数,想一想怎么数得快,又数得对。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人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人是5个5个数的,有的人是10个10个数的,还有一些学生是圈起来的⋯⋯学生的方法各种各样,老

5、师非常高兴,就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知道10个10个数圈起来最好,不容易漏掉。另一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自己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小红花(代替了五角星),画得很有规则,学生不费劲地就数出来了。这样设计我觉得并没有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培养学生的数感成为一句空话。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它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在教材遭受“冷”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或许更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真正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