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

ID:59684085

大小:54.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1-18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_第1页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_第2页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_第3页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_第4页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行业资料:________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页共10页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2、中间产物(过程物)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4、夹杂物(杂质)(二)形态与接触机会1、固态,块状、粉末状。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呈现块

2、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三)分类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2、按作用性质分类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1、毒性的指标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第6页共10页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2、毒性的分级按毒性大小为5级(1)剧毒  (4)低毒(2)高毒  (5)微毒(3)中等毒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按生产与使用中危害性大小为4级Ⅰ

3、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二、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经呼吸道吸入2、经皮肤吸收3、经消化道食入(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吸收,毒物进入血循环。2、分布,随血流分布至各器官。第6页共10页3、转化,毒物经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代谢产谢。4、排出,经肾、肝胆、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体外。(三)损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蚀、致敏、致癌、致畸、致突变(四)中毒1、急性中毒:短时、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发病急、变化快2、慢性中毒:长时、少量毒物进入人体,较长时间才出现症状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五)症状1、呼吸系

4、统2、消化系统3、心血管系统 4、神经系统 5、泌尿系统     6、生殖系统  7、皮肤     8、其他(六)中毒的条件及相关因素1、中毒发生的条件:接触剂量超过人的耐受力2、外因(1)接触机会(2)接触状况:接触的方式、时间、浓度和劳动强度。(3)毒物固有特性:毒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联合作用。3、内因——人的耐受能力(1)性别(2)年龄   (3)营养状况(4)健康状况(5)遗传缺陷第6页共10页4、职业禁忌症5、职业卫生标准GBZxx-2三、预防中毒的措施(一)预防中毒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二)技术措施1、工艺措施:采用无

5、毒、低毒的工艺、物料。2、合理布局:生产与生活分开,有毒与无毒分开、高毒隔离。3、生产过程密闭:生产连续化、设备密闭化、输送管道化、操作机械化、控制自动化。4、隔离操作:通过隔离室将人与排放毒物的设备隔离。5、通风净化:通过风通系统将毒物排走并净化处理。(三)个人防护措施1、呼吸防护2、皮肤防护(四)卫生保健措施1、健康检查2、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3、倡导良好个人卫生习惯4、配备现场医疗救护(五)组织管理措施1、设立机构、配备专业人员。2、落实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增加防范能力。第6页共10页4、加强生产现场检查。5、定期监

6、测和评价。6、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7、制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装备、人员。四、高毒作业管理1、作业场所要求2、特殊管理措施3、作业人员管理五、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1、确保救护人员安全。2、使中毒者尽快脱离接触,促使毒物排出。3、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4、检查有否外伤、注意保暖。5、迅速通知医疗救护部门。第6页共10页化学毒物的使用管理作业场所化学毒物管理应符合有关化学品的管理规定。(1)安全标签管理第9页共10页化学毒品应有标识,有安全标签,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购进化学毒品时,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如果安全标

7、签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补贴。购进的化学毒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盛装化学毒品的容器在未净化处理前,不得更换原安全标签。(2)检测与评估对于工作场所使用化学毒品产生的危害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检测、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化学毒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没有规定的,使用单位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3)制定消除和控制化学毒品危害的措施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化学毒品产生危害的主要方法有:①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②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③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