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641616
大小:13.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6
《一名地方记者走转改的四点感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名地方记者“走转改”的四点感悟]记者蹲点走转改方案 作为一名一线的维权记者,我深刻感受到深入群众的重要性,基层是个大熔炉,更是一个大宝藏,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抓住机遇,在基层锤炼自己、夯实采访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更好传承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走基层破解选题困惑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大量来自一线、基层的栏目选题策划见诸报端,大批生动鲜活、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层出不穷。实践再次证明,破解选题困惑难题的最好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到基层去“抓活鱼”。长期以来,《劳动午报》一直坚持自己的维权特色,重视深入基层,善用新闻报道的形式,维护广大劳动者包括
2、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今年年初,我深入到北京的三大火车站和各大人才招聘市场,连续采写了《节后上班第一天记者探访三大火车站农民工下车就能登记找工作》《开出3000元也难招到服务员服务行业节后面临招工难》等系列维权报道,围绕节后农民工返京求职的情况进行采访,报道了他们来京工作关注的权益热点,结合新闻热点及时反映了节后北京用工市场的情况。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一线的采编人员只有走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 走基层夯实记者基本功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传媒人才的更替,大批80后、90后进入了新闻岗位,这些青年新闻工作者缺少实践的历练和社会的经验,不愿花费时间
3、精力走基层,而是坐在办公室里,经常靠网络和电话进行采访写稿子,应付考核和任务。这样写出来的稿子容易流于表面,说的话读者也觉得不亲切。 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名篇佳作,如范长江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到莱茵河的前线》、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的《雁翎队》等,无一不是作者在基层、在现场、在群众中深入采访之后写出的。这些好传统、好作风都是值得后来的新闻工作者学习的。 因此,在“走转改”活动中,年青的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采访的记者,更需要到基层夯实基本功,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交朋友,向群众学习,补上群众路
4、线这条党和党的新闻工作的“基础课”。 走基层可锤炼和打造优秀作品 深入到群众中,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倾听并及时反映基层声音,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新闻工作者也能在这个过程中锤炼和打造优秀的新闻作品。今年春节过后,一名读者找到《劳动午报》,反映其被黑中介骗去当免费劳动力及证件被扣押的情况。在和读者取得联系后我立即赶到现场,在我的帮助下,务工者顺利取回了证件。 之后,我对这名务工者被骗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采写出了调查稿件《高薪应聘跟单员却被安排当保安黑中介假借培训倒卖劳动力》。文章刊发后,引发不少读者共鸣,有的读者还通过邮件和电话反
5、映曾遭遇类似骗局,我又及时联系相关劳动部门,采写报道了《职介揭秘:“黑中介”常见的五大骗术》,以帮助求职者认清骗局,避免权益受到损害。在这一系列的采访报道中,我感受到要想写出职工爱看的新闻,就要与职工面对面接触,了解职工的困苦,倾听职工的心声,反映职工的需求,这样的作品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才能历久弥新。 《劳动午报》自20XX年起就推出了拳头栏目“工会亮剑维权有我”,通过采访报道典型的劳动争议个案,反映基层职工的权益诉求和工会部门发挥的调解和维权作用,给用人单位和职工以实际的法律启发。从去年起,该栏目加强了报道力度,栏目记者深入到北京市各区县的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与企业和职工面对面交流,通
6、过现场旁听案件调解全过程,采写出了大批的深度报道稿件。 走基层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只有“沉下去”“勤跑动”,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才能采写出群众喜爱的“鲜活”新闻。媒体在规范日常报道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涉及基层的重大新闻采访活动,让年轻记者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深入基层的习惯,学会如何走基层,写出鲜活的报道。“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让记者更多地接受社会实践锤炼,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