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议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和检测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和检测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也得以快速跟进,建筑市场得以兴旺,为此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在建筑施工、科研、技术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被提升的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本文从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常用建筑材料检测规则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就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的策略提出了看法和观点。【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监控策略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年6月7日中国质量新闻网:北京质监公布2013年建筑安全玻璃等
2、7类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符合标准要求。这是由于随着近年来建设工程的升温,建筑市场开始兴旺起来,“快了萝卜不洗泥”,市场的红火造就了建筑材料的过多、过滥致,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与检测在建筑施工、科研、技术发展中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要加强建筑材料检测与监控。5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逐步规范,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也在不断健全,检测网络和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建筑材料的监控和检测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需的手段,也是工程节约原材料、发展现代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
3、笔者结合施工实践谈一下建筑材料的监测和监控问题。一、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1、建筑材料采购无计划。无计划采购容易造就材料的浪费,如果管理再不规范,就会是建筑材料失效、变质等。像水泥、钢材如果购买过多一时半会用不了,就可能会变质、锈蚀。2、检测不及时、漏检都会让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的材料使用,造成质量安全隐患。3、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如果钢筋焊接(搭接)工艺水平低,失去钢筋原有的设计作用也会影响工程质量。4、预制大梁、混凝土普通砖等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没有达到强度龄期,如果不经过检测就直接使用,也势必会造
4、成不必的质量事故。二、常用建筑材料检测规则1、钢筋原材料的检测。钢筋按每60t为一检测批(以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不足60t时论为一检测批。2、钢筋焊接检测。在一般建筑物中,以每300个同钢筋级别的钢筋接头为一检测批。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每一楼层或每施工区段,同钢筋级别的300个接头为一检测批,不足300个的也论为一检测批。53、水泥的检测。一是袋装水泥以同一批次(同一水泥厂、同一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检测批。但一检测批的总量
5、不得超过200t。二是散装水泥以同一批次为一检测批。但一检测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4、混凝土外加剂的检测。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书(包括厂名、品名、包装、出厂日期、性能使用说明),以掺量大于1%的同品种外加剂每100t为一检测批,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检测批,不足100t或50t的也可按一个批量计,同一编号的产品必需混合均匀。5、河砂、卵石或碎石的检测。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建筑材料,每400m³或600t为一检测批,不足可作为一批检测。6、粉煤灰的检测。以连续供应的2
6、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检测批,不足200t的也论为一检测批,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7、5墙体材料检测。一是)烧结普通砖以每15万块为一检测批,不足15万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二是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同一种原料配制成的相同外观质量等级、强度等级和同一工艺生产的10000块为一检测批,不足10000块的也按一检测批。三是蒸压灰砂砖:以每10万块为一检测批,不足10万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但不得小于2万块。四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同品种、同一规格、同等级的砌块,以10000块为一
7、检测批,不足10000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三、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的策略我们知道建筑工程建筑材料费用应该占整个工程造价的30-50%,但质量控制确是安全问题,应该放在首位。为此在工程建设中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1、建筑材料的分门别类存放和检测。一是建筑工程要按施工计划的要求,组织好各种材料的进场,并按照相关要求予以分门别类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的存放。二是作好建筑工程材料的防雨、防晒工作,防止水泥等建材受潮变质,钢筋锈蚀等。三是作好建筑材料的及时检测工作,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否则予以更换淘汰。像水
8、泥等建材要注意储存时间,不能存放超过三个月,否则强度将降10%-20%;存放六个月强度将降低15%-30%。所以说水泥一般最多存放三个月。52、建筑工程材料的检测。按照建设部检测规范的相关要求,对进入工地的建筑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首要环节。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试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