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617405
大小:14.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15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800字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窄化、教育形式单调、教育途径单向性、消极倾向凸显等问题,这大大消弱了其本身的积极作用,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瓶颈区。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曙光。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目标、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文简单探讨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下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试图摸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一、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融合型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术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它包括学科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的学科教学、专业实践、团队活动等负载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主张心理学要用一种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
3、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2]。 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注重优点的培养,关注积极的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发展,提倡积极教育条件的构建。因此,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中等几方面入手构建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能有效地凝聚积极的氛围,发挥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的特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其实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素质
4、提升过程中实现的。 1.学科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理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时间最多,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学科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融入积极心理理念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设置目标,倡导积极心理理念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入到学科的目标中,通过挖掘学科的内在教育价值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更关注“人”,关注人的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积极成长;应淡化程序化,体现丰富性和人性化;应注重学生内在的、积极的品质的养成。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目标情境,引导积极理念的建立和运用。比如,考试目标的设置遵循“最近发展区”的
5、原则,做到挑战与才能平衡、问题有结构性、符合学生主体的特点;关注学生的现实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进积极体验,提高自尊,从而逐步形成积极人格。学科负载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都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所用。 营造氛围,增强积极体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体现自己的积极心理,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在教学中多使用积极的、平等的词汇,表示出尊重、分享、快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上的积极体验能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师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以生为本,培养固有的积极潜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积极的力量,因为学习方式不同、知觉特征差异、后天培养力度等造成成绩的高低
6、不同,但是他们具备自己的独特优势。教师应该真诚地接纳学生,鼓励他们自我优势的发挥,不能单纯以成绩作为“好学生”的评价标准,而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增加自信。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应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 提供自主性支持条件,增强内在动机 人的生命系统是开放、自我决定的系统,具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力量[3]。在课程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注重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发挥积极潜力。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体现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归因,运用赞美的语言帮
7、助学生归因,找到合理的积极乐观的解释方式;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新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改进性建议,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主学习力。 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心理素质 创新心理素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格,从而使他们具备远大的理想、务实的风格、创新的心理素质[4]。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创造性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