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

ID:59598807

大小:2.5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11-14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_第1页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_第2页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_第3页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_第4页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复习进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其中以武汉市最为突出,2000年4月近郊的烽火村出现22个塌陷坑,造成49栋农居楼房易地重建,经济损失500余万元;2008年4月汉南纱冒镇邻近长江大堤发生地面塌陷,仅加固堤防就耗资近3000万元;2009年6~11月武咸公路改造工程先后发生八次塌陷使交通受阻,工程陷于停顿。岩溶地面塌陷这一不良地质现象,似乎是大家都熟知的一种地质灾害。但事实证明,许多人对它的实质含义、类型、发生及分布规律并不真正了解,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一遇到地面塌陷就误认为是地下溶洞发生垮塌,这类塌陷本来是一

2、种自然的物理地质现象,人为活动在多数情况下是诱发因素,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成为主导因素。但在塌陷发生后,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追究人为责任,而不去深入探讨自然规律。有鉴于此,特作如下阐述:一、定义所谓“岩溶地面塌陷”,是指隐伏在第四纪覆盖层下的可溶岩中存在岩溶空洞,且存在与覆盖层相连的通道。在某些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覆盖层物质沿着岩溶通道漏失到岩溶空洞中,引起覆盖土体发生塌陷,导致地面出现塌陷的自然现象。这里要强调两层含义,一是“地面塌陷”,二是“覆盖层土体”塌陷,而非可溶岩溶洞塌陷。二、武汉市区石灰岩分

3、布武汉市区自北向南主要有三条石灰岩带横跨长江呈近东西向分布,其余为零星分布(见下图)。岱家山谌家矶蒋家墩武钢北部:自岱家山、谌家矶至蒋家墩、武钢。东西长约17km,南北宽约0.8~2.8km。汉阳邹家湾十里铺龟山武汉大学中部:汉阳邹家湾、十里铺、龟山至蛇山、武汉大学、王家店。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0.5~2.0km。蛇山王家店南部:自汉阳太子湖至武昌陆家街、武太闸及南湖广大地区。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4.0~5.0km。太子湖陆家街武泰闸南湖片区北部:自岱家山、谌家矶至蒋家墩、武钢。东西长约17k

4、m,南北宽约0.8~2.8km。中部:汉阳邹家湾、十里铺、龟山至蛇山、武汉大学、蚂蚁嶂。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0.5~2.0km。南部:自汉阳太子湖至武昌陆家街、武太闸及南湖广大地区。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4.0~5.0km。此外,在汉南区也有一条东西向狭长的石灰岩条带。上述几个条带中,北部及中部条带从来未发生过塌陷。有史以来十余起塌陷基本上都发生在南部条带和汉南条带上。三、武汉市区发生塌陷的记录1931年8月武昌丁公庙(倒口湖)塌陷;1978年汉阳轧钢厂钢材库塌陷;1983年武昌阮家巷塌陷;19

5、88年武昌陆家街中学塌陷;1999年4月青菱乡毛坦港小学塌陷(2000年又塌一次);2000年2月武昌涂家沟司法学校塌陷;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2005年和2006年阮家巷(倒口湖)两次塌陷;2008年2~3月汉南纱帽镇陡埠堤塌陷;2009年6月至11月武咸公路改造段先后发生8处塌陷。以上1~8处和第10处塌陷全部发生在南部石灰岩条带上,第9处发生在汉南条带上。四、机理不同地质条件具有不同的塌陷机理。最早流行的是“潜蚀”机理。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真空吸蚀”机理。本文提出“潜蚀—液化—漏失”机理

6、。实际情况是三种机理并存,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塌陷符合不同机理。1、潜蚀机理所谓“潜蚀”是泛指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带走土中物质的机械作用过程。岩溶地面塌陷过程中的“潜蚀”一般是发生在土岩接合面附近的土中。最有利于发生潜蚀的条件是覆盖层为粘性土,且岩溶地下水位已脱离基岩顶面降至岩体中而在地下水位以上存在饱气带,亦即岩面上下地下水的垂直循环带。由于基岩面的高低变化,特别是在溶沟、溶槽中易形成土层底部的小径流,在漫长的潜蚀过程中将土中物质带入溶洞中,在上覆粘性土层中形成“土洞”。当土洞顶板土层超越自撑能力时,发生

7、地面塌陷。土洞形成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岩溶地下水位低于土岩界面,二是土岩界面高差较大。因此,土洞多数分布在山前或山间谷地。2、潜蚀—渗流或振动液化—漏失机理这是一种混合类型。当覆盖层为二元结构冲积层且冲积层下部饱和粉土、砂、砾石层直接盖在岩面之上时,在粉土、砂、砾石层中的孔隙水与可溶岩中的岩溶裂隙、管道水发生直接联系,形成统一运动情况下,由于水位不断升降变化,尤其是岩溶地下水位或承压水头低于孔隙水位时,发生垂直渗流。先是在粉土、砂、砾石层中发生潜蚀作用,形成“漏斗状疏松体”,进而因垂直渗流加剧,局部水力坡

8、度加大,砂、砾石土呈液化状态流入岩溶空洞,地面出现塌陷坑。另一种液化是打桩采用重锤冲击,产生振动液化。3、真空吸蚀机理所谓“真空吸蚀”是指岩溶地下水在大量抽取或因矿井大量排水后水位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过程中的“活塞”作用下形成负压至真空状态。在这种负压或真空作用下,覆盖土层对应岩溶地下通道的薄弱位置在瞬间产生陷坑或陷洞。这种由负压或真空对覆盖层的抽吸作用称为“真空吸蚀”。这种作用所产生的塌陷确实存在,但主要发生在矿山地区和集中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