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

ID:59556512

大小:1.8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1-10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物理反馈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0北京海淀高三年级(上)期中反馈物理试卷1.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的质量为m,网兜的质量不计。若只减小悬绳的长度,足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关于悬绳对球的拉力F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N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和F都增大B.N和F都减小C.N增大,F不变D.N不变,F增大E.N和F的合力大小不变F.N和F的合力增大2.二维运动传感器设计原理如图2甲所示。计算机可以记录各个时刻运动物体A的位置坐标。图2乙是某次实验中计算机描出的物体A的运动轨迹。计算机可以绘出水平速度大小vx(用虚线表示)和竖直速度大小vy(用斜实线表示)

2、随时间变化的v-t图像(图2丙)。根据题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求得0.10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B.可求得0.10s内物体下落的高度C.若增大平抛的初速度,vy-t图线的斜率将增大D.vx-t图线不水平的原因可能是空气阻力的影响E.图2乙中的轨迹一定是抛物线F.若增大平抛的初速度,图2乙中相邻两点间的竖直间距将增大3.如图3所示,不可伸长的轻软细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在O点的正下方钉一个钉子A,小球从右侧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和细绳与钉子相碰时的能量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小球摆动过程中,所受合力始终指

3、向O点B.小球在由右侧最高点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逐渐增大C.当细绳与钉子碰后的瞬间,小球的速度突然变大D.小球由右侧最高点摆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中绳中拉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不为零,方向竖直向上4.某同学用如图4所示实验来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先保持手指和钩码静止,感受橡皮筋对手指的压力。然后设法使钩码上下振动的同时手指保持静止,感受压力的变化(整个过程中,橡皮筋对手指始终有压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钩码由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B.钩码由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当橡皮筋恢复原长时钩码的速度达到最大

4、值C.钩码在最低点处和最高点处的加速度相同D.钩码由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钩码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E.钩码运动过程中,如果橡皮筋对手指的压力逐渐增大,钩码一定处于下降阶段F.钩码运动过程中,如果橡皮筋对手指的压力逐渐增大,钩码一定处于超重状态G.超重时就是钩码所受重力增加了,失重时就是钩码所受重力减小了5.如图5所示,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0,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拉伸了1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可认为木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F=2N

5、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此时木块A、B所受摩擦力分别记为fA和fB。则()A.fA=10NB.fA的方向水平向左C.fB=6ND.fB的方向水平向左6A.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不同轨道卫星构成,其中北斗导航系统第41颗卫星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的轨道半径约为4.2×107m。第44颗卫星为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24h。两种同步卫星的绕行轨道都为圆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夹角,如图6所示。已知引力常量G

6、=6.67×10-11N·m2/kg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地球地球赤道平面倾斜地球同步轨道A.两种同步卫星都可能经过北京上空B.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一天2次经过赤道正上方同一位置C.根据题目数据可估算出地球的质量D.任意12小时内,万有引力对第41颗卫星冲量的大小和对第44颗卫星冲量的大小相等6B.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距月球表面100公里的圆形环月轨道Ⅰ。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次变轨,进入近月点(B点)高度约15公里、远月点(A点)高度约

7、100公里的预定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Ⅱ,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探测器在轨道Ⅱ上A点的速度小于在B点的速度B.探测器沿轨道Ⅰ无动力运动过程中,探测器中的科考仪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探测器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在A点应加速D.探测器在轨道Ⅱ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7.取一条较长的轻软绳,用手握住一端O,在竖直平面内连续向上、向下抖动长绳,手上下振动的周期是T,可以看到一列波的产生和传播的情形,如图7所示。在绳上做个标记P(图中未标出),且O、P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t=0时,O位于最高点,P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恰好为零,速度方向

8、竖直向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