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

ID:59545123

大小:1.32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11-09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_第1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_第2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_第3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_第4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教学提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筑测量--施工测量精确方法:用一般方法观测后再对该角n个测回得β′,比较β和β′的差值Δβ,垂直测线方向移动d=D•Δβ″/ρ″制图基本规定例:要测量60°00′00″,实测β′=59°59′40″,AC=100米解:制图基本规定二、水平距离的测设从一点沿指定方向标出另一点,使两点平距为已知长度。一般方法沿AB方向量AD=L,往返丈量,取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取均值,或稍移动D点的位置。制图基本规定精密方法计算改正数Δld、Δlt、ΔlhD′=D-Δld-Δlt-Δlh例:在4℃,测量一平距80米,概量后高差1.25米,尺长误差0.003/30.000,计算地面应量值。解:制图基本规定三、

2、高程放样已知一点高程,测设另一点高程为设计值(当测设点与已知点高差较大时,用钢尺代替水准尺)制图基本规定例:已知HA=111.475m,要测设高程为112.000m的室内±0,现在A点尺的读数为1.051,求待定点±0标尺读数为多少时,其尺底部高程为±0测设深坑已知高程点采用引测法,分别在地面及坑中观测一次,即可测得坑内待求高程点的位置(如右图所示)由下式可得测设已知坡度的直线(1)由设计坡度m和直线AB的水平距离D计算B点的设计高程(2)用测设高程法,把B的高程位置测设出来(3)在A点安放水准仪,量取仪器高i,立尺于B点桩顶上,旋转脚螺旋,使视线倾斜对准尺上读数为仪器高i,可据此视线

3、测设中间各点。7.2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工程控制网的特点1.控制点的精度要求高2.控制点使用频繁点位稳定、方便保存、密度合理3.控制网投影到特定的平面4.采用独立的建筑坐标系施工控制网的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平行或垂直,方便施工、计算、检查。制图基本规定坐标换算用换算制图基本规定二、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两级布设首级控制在施工前完成,为整体工程及重要附属工程服务二级网随施工进度及具体要求布设制图基本规定三、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1、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CBAAOABCCCBBDADD2、

4、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设计原则:①基线平行或垂直主要建筑物轴线;②主点间相互通视,边长100M-400M;③主点尽量靠近建筑物;④基线测设精度应满足施工放样要求;⑤基线点不少于3个。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界定基准线,称为建筑红线。2d2d2QB31d1ACPd1(1)由建筑红线测设已知主点A、O、B,测量控制点1、2、3与A、O、B三点坐标换算后用极坐标法测设,检查主轴线∠AOB=180°±24″反向移动d值=ab(180°-β)/2(a+b)ρ制图基本规定(2)根据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测设d=ab/(a+b)•(90-β/2)•1/ρ制图基本规定d=D•ε″/ρ″

5、制图基本规定仪器安置在O点,瞄A,左右转90°,定C′、D′,精测∠AOC′、∠AOD′,计算与90°的差ε1、ε2四、建筑方格网由正方形或矩形组成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或称矩形网。GEDHBCOFAº方格网测设在A.B.C.D点安置仪器,以O点为起始方向,转90°,用角度交会法定1.2.3.4点,精确量距A1.A4.C1.C2,制图基本规定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可一次全面布网,也可分级布设水准测量、三角测量、GPS要求:1.首级高程控制网与国家水准点联测2.布设闭合或附和路线3.为保证高程控制点稳定,在施工区外布设基本水准点4.施工区布设临时作业控制点,安置一次或两次仪器可

6、放样测量5.高程控制点与施工水准点定期连测6.三角测量要对向观测制图基本规定制图基本规定例1:A点高程216.000米,欲测的B点高程216.430米,当水准仪安置在A、B点中间,得A尺读数1.363米,问B尺读数。解:H视=HA+a=216.000+1.363=217.363mb=H视-HB=217.363-216.430=0.933m制图基本规定例2:测出直角后,实测角值90°00′33″,边长152米,问垂线方向内移多少才是90°。解:制图基本规定例3:aMN=300°04′00″,XM=14.23m,YM=86.71m,XP=42.30m,YP=85.03m,仪器安置在M点,用

7、极坐标法计算P点测设数据。解:7.3建筑物定位测量(利用测量控制点测设点的平面位置)一、极坐标法二、直角坐标法三、前方交会法四、距离交会法制图基本规定制图基本规定一、极坐标法适用于量边方便。计算方位角、观测角、边长制图基本规定二、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有相互垂直的建筑基线或方格网,拟建物主轴线与之平行或垂直。计算边长和观测直角。制图基本规定三、前方交会法适用于离控制点较远。计算方位角、观测角,用两台仪器角度交会,夹角以30~120度为好制图基本规定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