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

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

ID:59540174

大小:3.99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1-09

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_第1页
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_第2页
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_第3页
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_第4页
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复习过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牛顿科学暖暖包冷冷包分析冬天古代人用木炭取暖,但是取暖效果最好的木炭要用大块的木材烧制而成,成本高。只有有钱人才能用的起。穷人往往用杂草、干树枝来取暖。后来开采煤矿的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懂得用煤做燃料,但这些也只能用做室内空间的取暖。进行户外活动时,手脚还是会感到冰冷,于是聪明的人类就在羊皮袋子里装满热水,放在怀里随身携带来取暖。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暖暖包。但由于热水凉的太快,而且不便于鞋带。人们又发明了新的暖暖包。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暖手袋科学点亮智慧人生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暖手袋不仅外观漂亮,天冷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取暖哦!科学点亮智慧人生哇!好神奇啊!暖暖

2、包为什么可以发热呢?科学点亮智慧人生暖暖包分为两种:一种一次性的,塑料袋里面是粉末。如铁粉、碳粉、盐。使用的时候只要撕破包装袋,里面的粉末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反映即发热,只可以使用一次,使用时间为8-14小时不等。另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是在密封的塑料袋里防止一些液体。(液体为醋酸钠的过饱和容易,非常不稳定)以及一个小圆形金属片,只要扳一下这个金属片,这个过程就会放热。使用完后放开水里面煮回液体状态,下次还可以继续使用,这类发热时间可持续30分钟或一个多小时,可以做热敷。探究实验一.验证各种成分在暖暖包中的作用铁粉碳粉食盐科学点亮智慧人生小实验:1.请你拿出

3、一个小袋子,并在小袋子里加入少许水,再加入食盐,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2.在另外一个小袋子中倒入铁粉和活性炭。3.在装有铁粉和活性炭的小袋中,滴入几滴食盐溶液,轻轻摇晃。4、封住袋口,用手摸小袋子,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原理? 产生热量的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氧,在食盐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热量。铁粉: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活性炭:活性炭为多孔结构的碳,吸附力极强,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洋气、水分、与铁粉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若不加入,暖暖包还是会发热,但是温度上升很少。食盐:在铁粉与氧的化学反应发热过程中,扮演催化剂、平衡水分和包吃发热稳

4、定的作用。水:铁的氧化需要水参与反应,实验显示,如果不加水,还是会发热的。但比起加水的,发热速度稍慢。小结一.各种成分在暖暖包中的作用铁粉:放热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食盐:催化剂二.暖暖包的实验原理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被破坏后析出晶体,放出热量。科学点亮智慧人生在使用暖暖包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稍微搓揉以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这样发热效果要较没有搓揉的好些。暖暖包是由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称为放热反应)那冷冷包一定是物质发生吸收热量了。我们知道任何东西溶解都需要吸收热量。如冰溶解要吸收热量,泡咖啡的时候,当你把咖啡粉放进热水后,水就没有以前的热。

5、探究实验(二)二.认识冷冷包里面颗粒就是铵盐科学点亮智慧人生而我们常用的冷冷包就是利用固体溶解吸收热量的原理制成的探究实验(二)二.认识冷冷包吸热反应铵盐溶于水吸收热量科学点亮智慧人生制作冷冷包:在另一个大些的自封袋中倒入10克柠檬酸后加入约40克的水,使柠檬酸充分溶解,封紧袋口。用手摸塑料袋就会有凉凉的感觉。而我们常用的冷冷包就是利用固体溶解吸收热量的原理制成的当你捏破冷冷包中的小水包,水会和袋中颗粒状的铵盐发生反应,吸收大量热量,使得周围的温度下降。准备好了吗?开始实验啦!加油哦!一定要努力自己完成!科学点亮智慧人生拓展表达■可以重复使用的暖暖包■认

6、识冷冷包■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冷冷包、暖暖包科学点亮智慧人生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