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

ID:59533590

大小:55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1-09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_第1页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_第2页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_第3页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_第4页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复习进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内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褶皱与褶皱山断层与断块山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考情分析】近5年考点考频分布图考纲要求: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学情·预习反馈】出现问题较多的题目:学案P58–例1、例3P59–2、3、8、9、10、11反映出来的问题:1.知识掌握欠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获取解读信息能力欠佳。3.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知能构建】岩石岩石圈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质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岩

2、浆活动变质作用背斜向斜断层板块构造理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学案P60-10、11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图中各岩层的形成,按由先到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D①地层位置:位置在下,岩层老;断层晚于发生断裂的岩层②岩层的接触关系:岩浆岩、变质岩晚于所接触的岩层第一步:获取解读信息第二步:调动运用知识规律总结: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一、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典例剖析【考点精析】

3、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D有风化物沉积,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下降作用对点训练读某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1—2题。1.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沉积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岩浆岩2.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顺序,由

4、老到新的排列最可能是()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②④⑤D.⑤①②③④ACDC(2015山东)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117°50′10″117°50′22″117°50′34″117°50′46″

5、117°50′58″117°51′10″31°37′54″31°37′56″31°37′58″31°38′00″31°38′02″31°38′04″31°38′06″31°38′08″31°38′10″31°38′14″31°38′12″新新老C′D′S′SCD二、地质构造(内力作用形成)与地貌(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典例剖析学案P58–例1方法点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判读方法1、看图名(确定地理位置和图示内容等)——看图例(岩层的新老关系)——看图示(找出中心和两翼)——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

6、或向斜2、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及弯曲、河流、地形剖面图等确定山地或谷地学案P59-2对点演练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完成第2题。2.关于图中甲丙两处地形成因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为背斜山B.丙处向斜成山C.甲处向斜成谷D.丙处背斜成谷B山谷老新新山脊老甲为背斜谷,丙为向斜山(2015·新课标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0~11题。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

7、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B水越深、沙越少。海水深2米的位置距海岸越远,说明淤积的越多。距离变近说明泥沙减少,意味着淤积减少,侵蚀作用显著。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典例剖析对点训练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8、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2014,天津)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右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泥沙沉积作用显著内力作用导致B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三大类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学说褶皱断层构造地貌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小结】【限时训练】亲,时间很紧,要提高效率哦!【自主小结】迅速对刚才所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落实。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