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30463
大小:1.7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1-09
《七下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学习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下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P50-53)国号民族时间建立者国都契丹国(辽)契丹族10世纪初阿保机上京宋(北宋)汉族960年赵匡胤东京大夏(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期阿骨打会宁宋(南宋)汉族1127年赵构临安考点聚焦(08山东)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回纥族(08宜昌)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A.辽 B.西夏 C.金 D.元中考题选AC第10课经济重心的
2、南移考点聚焦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手工业: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南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北宋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商业:最大都市为开封(东京)和杭州(临安);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商船远达非洲东海岸;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六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七上第19课,P111)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最后完成。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
3、,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P59)考点聚焦国家根本,仰给东南。(08扬州)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D第11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宋代的衣食住行(P61-63)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开始缠足。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住: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行: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
4、、骡。考点聚焦第11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P63-64)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霄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除夕夜,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考点聚焦(08南京)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的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08天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A.春节 B.
5、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中考题选DA第12课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P66)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P67)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考点聚焦元朝的民族融合(P69)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②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差别。③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
6、族——回族。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特点: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从而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08岳阳)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蒙古政权B.建立南宋政权C.建立西夏D.建立元朝政权(08内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中考题选AB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科技——活字印刷术(P72)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约四百年。活
7、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和火药(P73-74)战国时期,已能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包括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条件。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中国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