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

ID:5952764

大小:36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6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_第1页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_第2页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_第3页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_第4页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张颖聪).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双水相萃取的应用twoaqueousphaseextraction制作:张颖聪化得文何秀莲 左佳敏刘媛第一节双水相萃取的简介技术诞生:1896年Beijerinck观察到“明胶-琼脂水溶液混合”,“明胶-淀粉水溶液混合”,先得到一浑浊不透明溶液,随后分为两相双水相体系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后形成的互不相溶的两相或多相水相体系。可形成双水相的双聚合物体系: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葡(dextran,Dx),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聚乙二醇和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

2、lose)/葡聚糖等。双水相萃取中常采用的双聚合物系统为PEG/Dx除双聚合物体系外,聚合物与无机盐的混合溶液也可形成双水相第二节双水相萃取的工艺流程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目的产物的萃取原料匀浆液与PEG和无机盐在萃取器中混合,然后进入分离器分相。首先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双水相组成,一般使目标蛋白质分配到上相而细胞碎片,核酸,多糖和杂蛋白等分配到下相。第二步萃取是将目标蛋白质转入富盐相,方法是在上相中加入盐,形成新的双水相体系,从而将蛋白质与PEG分离,以利于使用超滤或透析将PEG回收利用和目的产物进一步加工处理。(2)PEG的循环在大规模双水相萃取过程

3、中,成相材料的回收和循环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废水处理的费用,还可以节约化学试剂,降低成本。PEG的回收有两种方法:一、加入盐使目标蛋白质转入富盐相来回收PEG二、将PEG相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用洗脱剂洗去PEG,再洗出蛋白质。(3)无机盐的循环将含无机盐相冷却,结晶,然后用离心机分离收集。除此之外还有电渗析法、膜分离法回收盐类或除去PEG相的盐。第三节双水相萃取的应用一、分离和提取各种蛋白质(酶)用聚乙二醇(PEG)/羟丙基淀粉酶(ReppalPEG)体系经两步法可从黄豆中分离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二、提取抗生素和分离生物粒子用双水相技术直接

4、从发酵液中将丙酰螺旋酶素与菌体分离后进行提取,可实现全发酵液萃取操作.采用PEG/Na2HPO4体系,最佳萃取条件是pH=8.0~8.15,PEG2000(14%)/Na2HPO4(18%),小试收率达69.12%,对照的乙酸丁酯萃取工艺的收率为53.14%.采用双水相技术,可直接处理发酵液,且基本消除乳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萃取收率,加快了实验进程.但引起的纯度下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三、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的应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的混合体系,在一定浓度和混合比范围内、无任何外加物质的条件下,可以形成两个互不混溶和平衡共

5、存的水相,两相均为很稀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其总质量浓度在1%以下),称为表面活性剂双水相.这是双水相分离技术的一个新的分支,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过量的双水相体系,称为阳离子双水相.第四节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尽管双水相萃取技术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但大量文献表明,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工业中还没有被广泛利用。原因:1.两相间的溶质分配对于具有高度选择性、需要从上千种蛋白中分离一种蛋白这种情况提供了很小的范围。2.如何从聚合相中回收目的产物、循环利用聚合物与盐以降低成本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原料成本高和纯化倍数低。因此,开发廉价双水相体系

6、及后续层析纯化工艺,降低原料成本,采用新型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提高分离效率将是双水相分离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