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

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

ID:59519391

大小:1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6

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_第1页
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_第2页
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_第3页
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_第4页
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浮力之多种方法测密度二、重点难点精析1.两提法仪器:弹簧秤、水、容器一提解决质量二提解决体积F浮=G-F2.三提法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待测液体、、石块、细线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G-F1=ρ水·gVAA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得: 3.二漂法器材:均匀的木棒(一端缠细铁丝)+刻度尺+水+烧杯分析:漂浮:G=F浮两次浮力相等ρ水·gV排水=ρ液·gV排液ρ水gS木h=ρ液gS木H4.一漂一沉法仪器:量筒+水+小烧杯 mg=ρ水g(V1-V2)一漂得质量G=F浮V=V3-V1一沉得体积三、典型例题  1.在课外

2、小组活动中,小刚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   解析:(1)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1N;      (2)由得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   2.(2010,河北)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

3、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以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g/cm3  F浮=ρ液·gV液=G物)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________   (2)密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选填“越小”或

4、“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_____ (不计铅丝体积)   解析:(1)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式,F浮=G物的原理来工作的,为了使密度计能够漂浮在液体中,应该使密度计的下端较重,在竹筷一端缠上铅丝,就是为了使竹筷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2)由F浮=G物和阿基米德原理得,ρ液·gV液=G物,可知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3)要测盐水的密度,可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则F浮水=F浮盐水=G物,即ρ水·gV排

5、水=ρ盐水·gV排盐水也就是ρ水·g(s-h1)=ρ盐水·g(s-h2),则盐水的密度   答案: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1)密度计能够漂浮在液体中      (2)漂浮 越小      (3)  3.底面积为2×10-2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木块A的体积为1×10-3m3。金属块B的体积为1×10-4m3。把B叠放在木块A上并把它们放入水中,静止时,金属块B和木块A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甲)所示。若把金属块B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静止时,容器中

6、的水面降低了2cm,如图(乙)所示。求:金属块B的密度。(g=10N/g)  分析与解:  A和B悬浮,——①  A漂浮,——②  ①-② ,  ∵       ρB=5ρ水=5×103kg/m3  4.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千克?  分析:本题的关键的点在于懂得“瓶子的容积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同一个瓶子,装满不同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都相等”。因为硫酸的密度是已知的,因此要求出瓶子最多可以装多少硫酸,只需知道

7、硫酸的体积。而硫酸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因此求出瓶子的容积是关键。根据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求出水的体积(等于瓶的容积),就可求出最多能多少千克硫酸了。   解:(分步求解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根据水的质量m水=120g-20g=100g=0.1kg和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出水的体积为:        则硫酸的体积为V硫酸=V容=V水   m硫酸=ρ硫酸·V硫酸=1.8×103kg/m3×1×10-4m3=0.18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