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

ID:59509441

大小:22.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1-04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_第1页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_第2页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_第3页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_第4页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群创新——新型的研发产业集群模式本期导读: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创新集群与集群创新的内涵集群创新模式的构建策略案例借鉴:美国彼得蒙特产业园※动态资讯※2013年2月5日,科技部发布《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围绕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和为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服务,着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技术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国统一多层次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技术交易机制和模式实现重大创新;技术市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全面提升。依托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创新驿站网络,整合全国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资源,形成统一

2、开放、网上网下结合、产学研中介等各方主体扁平化合作的全国大技术市场。在中关村打造国家技术转移平台,在若干中心城市扶持和发展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服务功能手段先进的新型综合性技术交易市场及种业等专业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数达到400家;中国创新驿站区域站点达到50家,基层站点达到300家,签约技术经纪人1000名;建立全国技术转移联盟和技术转移行业组织,推动建立区域和行业技术转移联盟30家。以高新区为重点开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引导高新区建设和完善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的科技服务体系,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3、,完善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体系并健全其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间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引领全国科技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支撑区域创新和结构调整。※主题解析※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

4、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创新研究的视野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网络范式”的兴起。当前,受技术创新的“网络范式”理论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已经逐渐由“线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变,企业的竞争也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能力寻求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互动。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方式,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创新不再是线性过程,而是不同参与者和机构间复杂的互动作用的结果。“网络范式”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

5、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主题观点※集群创新模式的构建策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逐步实施,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后,创新在园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很多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课题,已不再是如何做大产业规模,而是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了。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再到集群创新,是国内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创新效率的一次次升级。特别是科技园区,更应该用集群创新的理念武装园区,提升创新活力,进入产业创新的高级阶段。下面以生物医药为例,探讨一下集群创新模式的构建策略。一、创新集群与集群创新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

6、展的更高阶段,以价值链为纽带,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创新型组织(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大学和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集中,聚集以知识与技术为代表的创新资源的一种产业集群。图:以医药产业集群为例的“创新集群”示意图集群创新是涵盖并高于创新集群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创新集群主要通过人员流动和自发性的企业间合作形成“网络状”创新机制不同,集群创新通过“有组织、有意识”地在特定园区空间集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多家企业,并促成这些企业进行“创新竞争”,来尽可能提高产业链各环节创新的成功率和高效率,减少“创新中止”,形成“连续流线型”的创

7、新机制。二、构建创新接力棒机制首先,集群创新模式的关键是形成创新平台(网络),激活创新竞赛和创新市场,通过竞争中创新,在竞争中提高创新效率。以医药研发园为例,要形成一个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成果的技术成果交易“接力棒”市场,保证研发项目的中间成果能够被以“权利购买或增资扩股”等形式进行交易,继续往产业链下一环节“走下去”。研发主体企业“即可发包合作,亦可入驻发展”;既可“走完”全产业链直至“制药”,又可“自由进出”产业链中间环节,出售/购买技术成果。当然,技术成果交易“接力棒”市场也不一定就是实体的技术市场,塑造能够促进创新成果转让、交易及合作的

8、理念、机制、制度、环境更为重要,就像温州民间金融市场,进到这里面的企业和机构都有这样的意识,按照自有市场的精神办事,有无实体的市场都无所谓。为了让区域产业集群进入全球创新系统,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