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06339
大小:1.95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9-09
《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600+”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读懂文本是做题的基础懂:有言的方面,更有文的方面。《考试说明》北京高考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文言文主观题涉及到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如下:1.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2.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3.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5.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词法文言文复习框架句法理解与评价实词虚词四大句式阅读经验答题技巧语法内容/意义文言语法实词单音双音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古今通假词类活用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说法改变虚词
2、一词多用(18虚词)特殊使用兼词:诸、焉连用古今异义词法句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疑问句代词否定句代词特殊情况容易出现的问题审题不准确。理解文本不到位。结合文章的分析不够,有的甚至没分析。只是罗列了启示。答题缺少层次。概括是表述不够准确。问题的原因(1)忽视文体特征,理解文意有障碍。(2)不明考查题型,草率答题出偏差。(3)丢掉文本内容,自由发挥离题远。(4)缺乏整体意识,偏于一处漏要点。文言文阅读简答题思路1.辨明文体,疏通文意。2.概括内容,把握主旨。3.审
3、清题干,明确方向。4.关注题型,注重表达。1.辨明文体,疏通文意。高考文言文的文本体裁大致分为四类A.写人记事类文章:重在写人记事,记述人物的德能勤绩忠孝廉,佐之以各方面的事迹材料。B.议论类文章:重在议事明理,或缘史而发或直抒胸臆,而后材料佐证之,要抓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C.写景游记类文章:重在记叙游览地人事物景,最后生发作者感受。D.“序”类文章: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赠序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
4、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2.概括内容,把握主旨.阅读时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认真阅读文章,以不同事件、时间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要强烈关注事情的结果;要注意出现了不止一个人物的地方,一定要理清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要宏观掌握全文内容,要求全面、准确、不要遗漏细节;抓住文章的中心问题、作者的观点、论证的方法,以及问题的原因等;一定要分辨清楚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作者引述的别人的看法。3.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品读题目的思考点及答题点,熟悉基本设问方式和命题意图,熟悉基本答题思路。抓住
5、关键词语。4关注题型,注重表达。①归纳概括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②文意理解型要求考生读懂文本,关注文本,关注语境,重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思考进行回答。③探究题既要求考生能对文中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又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联系文外,体现个性化的思考,对事物得出较为独立的结论,这类题不同程度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第一类:概括、分析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基本要求:通常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6、要素。要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表里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弄清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即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具体来说,还可从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入手,加以分析。思路点拨:一般来说,题干要求概括时,可从每一段中提取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概括,既要完整、全面,又要准确、恰当;分析部分则可从每一段中找出例子加以简要说明。注意事项:①在概述分析事件或人物特点时,内容层面上,要按照段落次序或事件时间顺序进行全篇内容的梳理、筛选与整合,防
7、止遗漏要点。语言层面上说,语言要简练,用概括性的语言加以阐述,杜绝繁冗啰嗦,切忌大段抄文言文,缺少梳理整合。②加强审题意识,应明确题干中“分析”和“概括”在表述上的差别。概括,把事理陈述明白,表达方式上侧重说理、论述。分析,把事情讲清楚,包括何人,何事,表达方式上侧重叙述。③题干中有“哪些地方”“哪些内容”的答题要求时,最好分要点作答,使答案清晰明了。提问方式1:根据文意概括人物特点并简要说明答题思路:逐段梳理,不漏要点→提取关键词,概括人物特点→结合事例简要分析例1:(2016海淀期末)水北山居记(取材于宋濂同名散文)10.根据
8、文章第一段内容,概括“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特点。(均不超过10字)(4分)【试题解析】题干已明确答题区间在“第一段”,故阅读第一段,找到写“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内容,“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