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

ID:59489633

大小:1.84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11-03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_第1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_第2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_第3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_第4页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编者:环规11-1班徐乃千郑重声明:根据课件编者有部分添增(*或字体缩小)。未经编者许可不得擅自传播!1自然资源学的概念*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2资源科学的概念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3资源的相关概念3.1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3.2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

2、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3.3社会资源的特点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易变性*:社会资源不象自然资源那样相对稳定,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资源容易变化。所以对社会资源的改造也较自然资源容易得多。不平衡性*:社会资源发展和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是由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投资政策、资金政策、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决定的。社会性*:一切社会资源都是社会劳动的产

3、物,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没有疆界、不分民族,谁都可以掌握并用于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继承性*:社会资源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大;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前人已有社会资源的继承。没有这种继承,仅凭个人的实践,所能获得的知识和财富是极为有限的。3.4硬资源和软资源3.4.1硬资源、软资源概念*硬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稀缺性的资源,比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软资源: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4、3.4.2软资源的特点1)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2)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3)共享性4)快速更新性4自然资源的类型可更新,不可更新,其他(见下表)4.1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1)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2)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3)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

5、耗竭或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5自然资源的的基本属性稀缺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区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两重性稀缺性(有限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整体性*:从利用的角度看,人们通常是针对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但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某种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

6、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多用型*: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能充分表现出来的。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长期自然演化的系统在各种成分之间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社会性*:由于自然资源中所增加的人类劳动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两重性*:各种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6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

7、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2.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自然潜力的利用必须考虑时间上的公平分配,即应留给后代同等的资源利用机会。把这种考虑结合进可更新资源潜力的估算中,就要采用持续能力或持续产量的概念。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3.吸收能力: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废物,为了排放人类活动自觉或不自觉产生的废物,就要利用环境媒介,即大气、水、土地等。这就需要另一个衡量资源潜力的概念,称为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任何环境媒

8、介的吸收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天然变化,也可以被人类改变。4.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这个概念建立在一个设想的基础上,即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