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

ID:59470987

大小:3.62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9-14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_第1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_第2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_第3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_第4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本”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与制度--“策”-----“末”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牛郎织女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耕作方法:2、商周农业:起源:农作物:生产工具:距今一万年左右南稻北粟刀耕火种石刀、石斧、石犁、石器锄耕或耜耕耒耜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或耜耕刀砍草木纵火烧荒犁土播种经常迁徙耕作方法:刀耕火种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耒耜的出

2、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阶段。2、商周时期农业:(1)生产工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青铜农具很少使用(3)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4)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5)生活方式: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耕作方法:石器锄耕、青铜农具开始走向定居4、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五谷:稷黍粟麦豆麻稻六畜:猪马牛羊鸡狗植主畜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它的内容表现在诸多方面,

3、如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复种制度、农作物的品种、产量以及灌溉、施肥等。表现:1、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4、农业灌溉技术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时间(朝代)成就春秋战国汉朝汉朝以后唐朝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一次动力革命牛耕图铁制农具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特点?标志着中国的传统的步犁基本定

4、型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变化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原始社会初期: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前:石器锄耕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根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等。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时间(朝代)成就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垄作法代田法北方:南方: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垄作法: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

5、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汉代代田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时间(朝代)成就西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

6、式2、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4、农业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司马迁《史记》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其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明代一尺约合0.32公尺)轮缘旁边高、

7、中间低,当中做出凹槽,更显凹凸不平,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1、过程:2、原因: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⑵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⑶自然条件较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农业经营方式(耕作方式)的演变: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2、春秋以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

8、步形成个体农耕集体劳作井田制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