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

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

ID:59468726

大小:13.36 MB

页数:93页

时间:2020-09-14

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_第1页
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_第2页
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_第3页
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_第4页
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洋的地质作用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讲海洋的地质作用重点基岩海岸的侵蚀过程和海蚀地形砂质海岸的侵蚀作用过程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的平衡剖面浅海的沉积作用一.海水的运动及海洋环境分区(一)海水的运动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有: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海水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主要由风的摩擦力带动。在风与水面之间磨擦力的作用下,海水运动形成波浪。波浪运动时水质点基本上绕某个平衡位置作圆周运动,向前位移很小。(在海水中游泳)波浪(seaweave)波浪中水质点的实际运动情况水面波浪起伏的最高点称波峰,最低点称波谷,两峰之间的距离称波长,波

2、峰与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称波高。波长及波高的大小与风力、水深有关。在广海深水区,风力越大,波浪的波长和波高就越大。波浪要素波浪要素当水深达1/2波长时,波浪运动已很微弱。一般认为此深度是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浪基面(wavebase)。波浪作用的下限——浪基面浪基面波浪运动的过程深水波:深度大于1/2波长的水域,水质点作规则的圆周运动。波浪规则对称,不发生变形。浅水波:水深小于1/2波长,水质点运动受内磨擦力和海底磨擦力的影响,表层水质点运动比下层水快,运动轨迹变形,成椭圆形,形成向前倾的不对称波浪。波浪运动的过程随水深进一步变浅

3、,波浪翻卷,卷入空气,在空气压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形成破浪。破浪因惯性冲上海岸形成进流,进流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回到大海形成退流(底流)。波浪运动过程深水波区域浅水波区域破浪带进流退流在礁石海岸的较深水区,波浪突然受阻后,波长迅速减小,波高急剧加大,形成拍岸浪。威力巨大的拍岸浪波浪折射现象在岬角及海湾发育的海岸地带,波浪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波浪向海岸推进的速度产生差异。在海湾处波浪运动速度较快,从而使波脊线(波峰连线)弯曲,趋向与弯曲的海岸平行,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导致波能向岬角聚集,在海湾分散。Waverefraction海啸在

4、海底火山或地震发生时,海水产生汹涌的海浪,波长几十上百公里,波高可达几十米,称海啸tsunami。2004年印度洋海啸海啸前后的对比Tide是由月球和太阳引力引起的地球海水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由海水面升降导致的海水水平流动则称潮流(tidecurrent)。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称涨潮,反之称落潮。潮汐(tide)潮汐的产生杭州湾与钱塘江大潮洋流(oceancurrent)oceancurrent是海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称。分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表层洋流主要受盛行风的磨擦力拖带作用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深度为100-

5、200米。深层洋流由温度和盐度差引起,具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以上两种洋流可相互转换,并长距离迁移,对海洋沉积和生物分布有重大影响。世界洋流图表层洋流主要受盛行风的磨擦力拖带作用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深度为100-200米。深层洋流由温度和盐度差引起,具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以上两种洋流可相互转换,并长距离迁移,对海洋沉积和生物分布有重大影响。turbiditycurrent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相当于水下“泥石流”。密度大,携带大量粘土、泥沙及砾石。分布于陆架外缘、大陆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缘,诱发因

6、素主要为地震。浊流(turbiditycurrent)海底扇、浊流根据深度及海底地形可分滨海、浅海、半深海及深海。各区的水动力特点、物理化学及生物特征各不相同(二)海洋的环境分区海洋环境分区海洋环境分区及其特点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位置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低潮线-200m200-2000m2000m以下水深时常出露水面浅较深深水动力强弱弱弱水温日变化季节变化低极低海水运动波浪-海岸波浪-海底洋流,浊流洋流光强弱弱无生物稀少丰富贫乏,浮游为主贫乏,浮游为主二.海洋的侵蚀作用海洋对海岸及海底岩石的侵蚀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分机械侵蚀

7、和溶解两种。机械侵蚀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波浪运动、潮流等对海岸产生的破坏作用,具体又可分冲蚀和磨蚀两种。溶解是由于海水中含较多的CO2等溶剂,可对海岸及海底岩石产生溶解作用。(一)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1.基岩海岸:由坚硬的、未经移动的岩石所组成的海岸坡度相对较大,潮间带窄海岸线不平,多岬角和港湾。基岩海岸基岩海岸——下龙湾沙质海岸:由松散的沙粒所组成的海岸,地形较为平坦。改造的动力:波浪和潮汐,进流和潮流带动砂粒向海岸方向运动,底流又把部分沙粒带回海中。2沙质海岸沙质海岸A海蚀凹槽seanotch:由于基岩海岸向陆方向海水迅速变浅

8、,导致拍岸浪,海水及所带沙石反复冲击和磨蚀基岩海岸,使下部岩石破碎,并被掏空,形成平行海岸延伸的凹槽。B海蚀崖seacliff: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崩塌后形成海蚀崖。(二)基岩海岸的海蚀地形C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后退,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波切台。D岩脊滩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