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

ID:59466570

大小:84.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9-14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节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设计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三、粉尘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一)来源:(1)固体物料由于机械粉碎和研磨等加工过程;(2)粉状物料的运输、筛分、混合和包装过程;(3)物质的燃烧;物质被加热氧化或形成蒸汽在空气中凝结而形成微粒(二)分

2、类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铁等及其化台物;还有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一般两种以上粉尘的混合存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二、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危害(一)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按其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主要是致纤维化作用。(二)分散度直径

3、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危害大,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三)溶解度与密度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性加强;主要呈机械刺激的粉尘,随溶解度增加其危害性减弱。(四)形状与硬度(五)荷电性(六)爆炸性三、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一)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二)湿式作业湿式作业防尘特点: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三)密闭.通风.除尘除尘系统: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和风机。(四)个体防护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一、毒物来源与存在形态(一)来源:工艺中的原料、辅助材料、气体、蒸汽、烟雾、溶剂、废气、废渣、废液(二)形态1、气体,如一氧化碳2、

4、蒸气3、雾4、烟:0.1微米5、粉尘:1~10微米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产生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四、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原料替代高毒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方法。(一)密闭、排风排毒;(二)局部排气罩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技术准则。1、密闭罩2、开口罩3、通风橱(三)排出气体的净化1、洗涤法(吸收法)适用于SO2,Cl2,及有机蒸气。如冶金行业焦炉煤气净化,苯等有机蒸气净化及电厂烟气脱硫2、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净化,如

5、苯、醇等有机蒸气的净化回收。5、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分为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直接燃烧:炼油厂尾气净化间接燃烧:苯、醇等有机蒸气净化三、密闭作业空间管理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定时监测好人持续通风,能保证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准入密闭空间作业注意事项: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及其职责。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提供安全作业培训提供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物理性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等。一、噪声二、振动三、辐射四、异常气象条件一、噪声(一)噪声分类按噪声产生机理不同,划分为空气

6、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1、空气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变化引起的气流扰动以及气流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如风机、空压机、汽轮机等发出的噪声。2、机械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不平衡力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如车床、电锯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噪声: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导致的噪声。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发出的噪声。噪声危害造成职业性耳聋、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二)噪声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源、振动源阻断噪声或振动传播途径,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加强个体防护和健康监护二、振动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性作业:锤打工具(空

7、气锤、铆订机);手持转动工具(电钻、风钻)固定轮转工具(砂轮锯、电锯)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驾驶员)(二)控制措施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改进设计等振动传播途径:隔振、阻尼、防振沟;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劳动组织: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改善环境,加强保暖。三、辐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和种类非电离辐射种类:射频、紫外线、红外线、激光(1)射频辐射按频率可分为: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其危害主要体现在热效应,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