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

ID:59459244

大小:193.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1-02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_第1页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_第2页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_第3页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_第4页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设计电压电缆及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额定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系统最高电压的要求。其定义如下:额定电压额定电压是电缆及附件设计和电性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0/U表示。U0——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导体和绝缘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U——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各相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雷电冲击电压UP——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既基本绝缘水平BIL,单位为kV。操作冲击电压US——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单位为kV。系统最高电压Um——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任何时候和电网上任何点最高相间电压的

2、有效值。它不包括由于故障条件和大负荷的突然切断而造成的电压暂时的变化,单位为kV。定额电压参数见下表(点击放大)33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950kV;50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1175kV。2.导体电阻2.1导体直流电阻单位长度电缆的导直流电阻用下式计算:式中:R'——单位长度电缆导体在θ℃温度下的直流电阻;A——导体截面积,如导体右n根相同直径d的导线扭合而成,A=nπd2/4;ρ20——导体在温度为20℃时的电阻率,对于标准软铜ρ20=0.Ω˙mm2/m:对于标准硬铝:ρ20=0.02864Ω˙mm2/m;首页1234α——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1/℃

3、);对于标准软铜:=0.00393℃-1;对于标准硬铝:=0.00403℃-1;k1——单根导线加工过程引起金属电阻率的增加所引入的系数。一般为1.02-1.07(线径越小,系数越大);具体可见《电线电缆手册》表3-2-2;k2——用多根导线绞合而成的线芯,使单根导线长度增加所引入的系数。对于实心线芯,=1;对于固定敷设电缆紧压多根导线绞合线芯结构,=1.02(200mm2以下)~1.03(240mm2以上)k3——紧压线芯因紧压过程使导线发硬、电阻率增加所引入的系数(约1.01);k4——因成缆绞合增长线芯长度所引入系数,对于多芯电缆及单芯分割导线结构,(约1

4、.01);]k5——因考虑导线允许公差所引入系数,对于紧压结构,约1.01;对于非紧压型,k5=[d/(d-e)]2(d为导体直径,e为公差)。20℃导体直流电阻详见下表(点击放大):以上摘录于《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Q∕GDW371-2009)。2.2导体的交流电阻在交流电压下,线芯电阻将由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而增大,这种情况下的电阻称为有效电阻或交流电阻。电缆线芯的有效电阻,国内一般均采用IEC-287推荐的公式:R=R′(1+YS+YP)式中:R——最高工作温度下交流有效电阻,Ω/m;R′——最高工作温度下直流电阻,Ω/m;YS——集肤

5、效应系数,YS=XS4/(192+0.8XS4),XS4=(8πf/R′×10-7kS)2;YP——邻近效应系数,YP=XP4/(192+0.8XP4)(Dc/S)2{0.312(Dc/S)2+1.18/[XP4/(192+0.8XP4)+0.27]},XP4=(8πf/R′×10-7kP)2。XS4——集肤效应中频率与导体结构影响作用;XP4——邻近效应中导体相互间产生的交变磁场影响作用;f——频率;Dc——线芯直径,m;S——线芯中心轴间距离,m;ks——线芯结构常数,分割导体ks=0.435,其他导体ks=1.0;kp——线芯结构系数,分割导体kp=0.3

6、7,其他导体kp=0.8~1.0;对于使用磁性材料制做的铠装或护套电缆,Yp和Ys应比计算值大70%,即:R=R′[1+1.17(YS+YP)]3.电缆的电感3.1自感则单位长度线芯自感:Li=2W/(I2L)=μ0/(8π)=0.5×10-7式中:Li——单位长度自感,H/m;μ0——真空磁导率,μ0=4π×10-7,H/m;以上一般是实心圆导体,多根单线规则扭绞导体如下表:因误差不大,计算一般取Li=0.5×10-7H/m。3.2高压及单芯敷设电缆电感对于高压电缆,一般为单芯电缆,若敷设在同一平面内(A、B、C三相从左至右排列,B相居中,线芯中心距为S),三

7、相电路所形成的电感根据电磁理论计算如下:对于中间B相:LB=Li+2ln(2S/Dc)×10-7(H/m)对于A相:LA=Li+2ln(2S/Dc)×10-7-α(2ln2)×10-7(H/m)对于C相:LC=Li+2ln(2S/Dc)×10-7-α2(2ln2)×10-7(H/m)式中:实际计算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LA=LB=LC=Li+2ln(2S/Dc)×10-7(H/m)同时,经过交叉换位后,可采用三段电缆电感的平均值,即:L=Li+2ln(2×(S1S2S3)1/3/Dc)×10-7(H/m)=Li+2ln(2×21/3S/Dc)×10-7(H/m)

8、对于多根电缆并列敷设,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