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

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

ID:59457085

大小:1.1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9-15

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_第1页
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_第2页
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_第3页
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_第4页
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玉米的穗期管理技术教学目标:了解玉米雄、雌穗的分化;理解玉米穗期的肥水管理;掌握玉米穗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教学重点:玉米穗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教学难点:玉米穗期的肥水管理。课时安排:2一、生育特点玉米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此期不仅茎叶生长旺盛,而且雌、雄穗先后开始分化,茎叶生长与穗分化之间争水争肥矛盾较为突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和数量迅速增加,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期。玉米的茎粗壮、高大、直径2-4cm,株高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2、。一般生产上称2m以下的为矮型,2-2.7m的为中杆型,2.7m以上的为高杆型。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农作物,天然杂交率很高,一般在95%以上。玉米雄穗着生在茎秆顶部,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15~40个分枝组成(图4—5)。雄穗的分化开始于拔节期。图4—5玉米的雄花序(A)与雄小花(B)1.第一颖;2.第二颖;3.第一花;4.第二花;5.内颖;6.外颖;7.雄蕊玉米的雌穗为植株中部着生的肉穗花序,俗称果穗。雌穗最下面是一段分节的穗柄,穗柄分为6-10个较密的节,每节着生一片由叶鞘变成的苞叶。穗柄上端连接一个圆

3、筒型的穗轴,穗轴上有4-10行成双成列的小穗,每个小穗两朵花,其中只有1个能结实,所以通常果穗上的子粒行数总是成双的,一般8~20。每朵结实雌小花由2片护颖(内颖、外颖)和1个雌蕊组成,每个雌蕊包括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花柱细长如发丝,叫花丝。花丝露出苞叶叫吐丝,花丝的任何部位都有接受花粉的能力,受精后花丝枯萎,子房膨大发育成种子。雌穗的分化:玉米茎秆上除上部的4-6节外,每节都有腋芽,通常基部的腋芽不发育,中下部的腋芽则停留在穗分化的早期阶段,只有中上部1-2个腋芽发育成果穗。玉米雌穗的分化过程与雄穗相似,

4、但雌穗分化比雄穗晚,分化速度快。玉米的雌穗(A为示范图,B为实物图)1.在苞叶腋内的幼芽2.雌穗3.苞叶4.叶片5.花丝二、主攻目标壮秆、大穗。植株应敦实粗壮,生长整齐、均匀,气生根多,叶色深绿,叶片宽厚。三、田间管理技术(一)去除分蘖玉米拔节前,茎秆基部有时会长出分蘖,分蘖通常不结穗或结穗很小,且分蘖与主茎争夺养分,对产量影响很大,应将分蘖及时除去。去蘖宜早不宜迟,而且最好选择晴朗天气,以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害侵染。同时,去除分蘖时要防止松动根系或将主茎拔起。(二)中耕培土玉米穗期为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期,

5、要求又充足的养分、水分、光照和氧气。拔节期后及时中耕,能蓄水保墒和消除杂草,促进根的层数和数量。穗期中耕一般进行两次,耕深以3~5cm为宜。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中耕1次,在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再中耕1次。培土就是把行间的土壤培在玉米根部形成土垄,能增加表土受光面积及防止倒伏。培土一般结合中耕进行,时间最好在大喇叭口期。在干旱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不宜强调培土。(三)施肥1、施攻秆肥若基肥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弱,应早施攻秆肥,一般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667m2施肥量不超过总追肥量的10%。2、施攻穗肥春玉米攻穗

6、肥应占总追肥量的60%~70%。到吐丝初期再追施总追肥量20%~30%的攻粒肥,以满足玉米在生育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产量。夏玉米穗期追肥应根据地力、植株长势而定。对地力好、长势旺的中高产田,可采用“前轻后重”方式追肥;对于地力差、长势弱的则采用“前重后轻”方式追肥。高产田一般667m2追施标准氮肥40~50kg,追肥方法一般在玉米行一侧开沟施肥或穴施。(四)灌溉穗期气温高,生长快,需水量大,要及时进行灌溉。大喇叭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缺水会造成雌穗小花退化和雄穗花粉败育;严重干旱,则会造成“卡脖旱”,抽不出雄

7、穗,严重影响结实,甚至绝收。因此,干旱一定要浇水。(五)防治病虫害穗期主要病害有玉米大、小斑病和瘤黑粉病;害虫主要有玉米螟、黏虫等。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病害简介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

8、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传播途径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发病条件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