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

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

ID:59453016

大小:1.07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9-17

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_第1页
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_第2页
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_第3页
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_第4页
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专题一 第3课.pptx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掌握二程、朱熹、陆王等人的理学思想,理解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重点)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基础认知学习思考内容索引深化探究核心突破巩固练习随堂反馈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魏晋时期,和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2)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道教佛教2.儒学复兴运动(1)过程①唐代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思想。李翱:提出从“”

2、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②北宋: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儒学。(2)影响:研习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道统性命之源儒经义理思维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1.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

3、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提示提示(1)趋势:三教合一。(2)特点:儒学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学习思考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基础奠定(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邵雍重新排列《》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3)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一派。理周易张载气学2.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其核心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天理仁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1.主张和成就(1)理气论:主张先于气,万物各

4、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3)社会政治理论①道的价值内涵是“”,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②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4)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的经典。理精神社会责任感三纲五常正君心理学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思维点拨1.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

5、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2.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2.(教材第15页学习思考)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提示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提出要“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从根本上说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学习思考提

6、示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1)主张:提出“”,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剥落、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2)评价:他是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心即理也心学2.王守仁心学(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灵明儒家信仰概念阐释“致良知”释义:这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良知”即天理,是指人的道德意识。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

7、是一种不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3.(教材第17页自我测评)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提示朱熹主张人性是本恶的,把善的归属放到了天道和伦理道德上,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王守仁主张天道自在人心,恶由人心而生,善也由人心而生。在人生修养上,朱熹注重克欲顺天,王守仁注重修心养性。提示学习思考4.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提示(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