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

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

ID:5944782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_第1页
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_第2页
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_第3页
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某住宅楼结构设计研究探析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以某小高层住宅楼为例,探讨了住宅楼结构的优化设计。关键词:小高层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Abstract: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author’sworkingpractice,takingasmallhigh-riseresidentialbuildingasanexample,discussesthestructureoptimizationdesignofresidentialbuildings.Keywords:smallhigh-risestruct

2、ure;shortpiershearwallstructuredesign;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高层住宅楼,其中地上9层,层高3m;9层上有个跃层为第10层,局部突出屋面部分为电梯机房。建筑总面积为4337.18m,建筑总高为27.600m。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面粗糙度C类,基本风压值取值0.35kN/㎡,场地土类别为Ⅱ类。2结构方案布置4原结构方案采用一般的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对于房屋高度不太大的

3、小高层建筑来说,这种结构会造成刚度过大,重量增加,导致地震反应过强,使得上部结构和基础造价提高。所以,为了有效提高经济指标,经多方案论证,决定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本住宅结构平面布置中,尽量使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短肢剪力墙双向布置,尽量拉通、对直。竖向布置中,力求规划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内收,以及楼层刚度沿竖向突变,使整个房屋的抗侧刚度中心靠近水平荷载合力的作用线,以免房屋发生扭转。根据建筑的平面布置,在房间、楼梯间、电梯间的四角,采用Z形、L形、T形或异形的墙肢。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同周期的关系,使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避开场地土的卓越

4、周期,以免地基与结构形成共振或类共振,既保证结构在风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又要保证建筑物有相对合理的自振周期,做到结构设计经济、合理且实用。本方案根据上述建议经过多次调试,得到了4种结构方案,结构平面布置见图1。剪力墙截面厚度同相邻砌体填充墙厚度均为200mm。剪力墙、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主要连梁的尺寸大都为200mm×400mm。标准层楼板厚度为120mm,顶层楼板厚度为150mm。有别于肢长肢厚比不大于4.04的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的肢长肢厚比按规范要求控制在5~8范围内,一般剪力墙的肢长

5、肢厚比均大于8。值得注意的是,对肢长肢厚比为4~5范围内的墙肢,目前规范尚无明确条文规定其构件类型,故设计时建议不要采用。由于原方案的剪力墙过多,使底部剪力过大,使结构很不经济,同时布置了少量钢筋混凝土柱子,使结构不是很合理。故方案1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去掉了构造柱并减少了少量的剪力墙(见图a)。在方案1基础上适当的减少一些剪力墙,从而使方案更经济,在调试过程中由于F轴剪力墙较少,从而使电梯间X方向的剪力墙承受过大的剪力造成超筋,故把电梯间X方向的剪力墙开洞口,使结构X向的刚度减少。(见图b)方案3是在方案2的基础上改善了Y方向的刚度,使两个方向的刚度相

6、接近,使结构更合理且均匀对称(见图c)。a-方案1;b-方案2;c-方案3;d-方案4图1结构平面布置在方案3的基础上把Y方向的一些T型剪力墙变成一字型,虽然在多高层住宅设计中剪力墙结构应尽量避免一字型,但由于该结构的实际情况,所某小高层住宅楼的结构优化设计,采用了部分一字型(见图d)。3上部结构抗震计算结果分析3.1计算结果分析4从构件力学特性上来说,短肢剪力墙的肢长与肢厚比≥5.0,更接近于剪力墙,故计算时将短肢剪力墙作为剪力墙而不是柱考虑应更合理。因此,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SATWE程序进行。SATWE采用的是在每个节点有六

7、个自由度的壳元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拟剪力墙墙元不仅具有平面内刚度也具有平面外刚度,可以较好地模拟工程中剪力墙的真实受力状态,计算结果较精确;同时,对楼板SATWE可以考虑其弹性变形。虽然主楼结构平面较规则,立面也无刚度突变现象,但由于刚度较大的电梯井处筒体有点偏置,会产生扭转的影响,为了计算准确,地震作用计算考虑了结构的扭转耦联和5%偶然偏的影响,取了27个振型计算。1)自振周期的控制考虑扭转耦联时的自振周期(计算时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0.8)如表1(只列了前6个)所示。从表1可得,方案4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3=0.9959s,平动为主的第一

8、自振周期T1=1.1656s,T3/T1=0.85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