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

ID:594370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9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_第1页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_第2页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_第3页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探究  对学生学业综合成绩的评价,传统习惯方法是以平均学分绩点为标准进行评价,提出了基于学分制的学生综合成绩评价方法——“标准均绩”法,比一般的平均学分绩点评价方法更科学合理。学分绩点标准均绩学分制,作为高校教育模式的一种,是以选课为核心,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学分绩点为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绩点制是用以显示学生每门学科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业综合成绩质量的一种计算方法。为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通常采用平均学分绩点评价学生的综合

2、成绩。综观国内外实施学分制的高校,其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那么,如何才能使综合成绩的评价既科学合理,又易理解实施,既能较好地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能够体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精神实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本文就学分制下综合成绩的评价进行探讨,为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意义的结论。一、传统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评价方法4一般情况下,先根据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绩点,然后按各门课程的学分加权计算学生全部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最后,根据平均学

3、分绩点对学生教学和学籍管理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学生评优和评奖、选课、免听、免修、辅修专业、修读双专业或双学位及学位授予等。设有n门课程,Xi表示第i门课程学分数,Ki表示第i门课程绩点数,K表示相应时间(学期、学年和毕业)段内的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公式如下:目前,国内大学计算平均学分绩点的方法虽然较多,是对于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差异仅仅体现在成绩与绩点的转换方法上,即将百分制成绩按不同的分数段分成不同个档次。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样计算平均学分绩点的方法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尺度都是建立在

4、一种假设之上,即全校所有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的难易程度、考核的评分标准以及各教学班的学生数是统一的。显然,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不说学生之间的比较,单就一个学生所修的两门课程而言,课程A考核成绩为90(五级分制为4),在该教学班排名第十,课程B考核成绩为80(五级分制为3),但在该教学班排名第二。此时,从考核成绩与相应教学班的排名角度看,既不能说明该生课程A学得好些,也不能说明该生课程B学得好。甚至于不同专业由于不同的老师授课、课程难易程度不同、老师在计算每门课4程总成绩时采用的比例不同等

5、等原因造成了学生之间分数差距较大,直接导致平均学分绩点缺乏可比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采用“标准均绩”法计算综合成绩,以避免这种缺陷。二、标准均绩首先,对每门课以某一教学群体(如班级或专业等)为单位计算标准分,其计算公式为:显然,Yi随着i与Cij的变化而变化,即Yi是一个随机变量,正常情况下可将之看作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由此可知,当某生第i门课程的考核成绩高于或等于该课程对应教学群体全体学生考核成绩的平均成绩时,该生第i门课程的标准分大于或等于零,否则就小于零。标准分不符合常用的百

6、分制的习惯,但一般情况下,的概率非常小),因而作线性变换可将之化成百分制的形式,计算公式为:“标准均绩”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它用标准分来表示学生成绩。标准分是相对分数,可作为地位量数、比较量数,还可以相加、求平均,因此,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对学生来说是相对较公平的。若将学生原始成绩转换成标准分,利用“标准均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尺度,不仅可以以管理班为单位进行比较,也可以以专业甚至是全年级、全校为单位进行比较,是公平合理且精确度高的衡量学生学业综合成绩质量的一种学分绩

7、点度量方法。虽然用“标准均绩”法计算量较大,但借助于计算机管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4三、结语学生综合成绩评价结果是学分制实施的许多规则建立的基础,因此,完善学分制下综合成绩的评价方法,使其更有效、公平、可比,能较科学地评判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对于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的将绝对分数“原始分”通过标准化方法转化为相对分数“标准分”后再进行计算的“标准均绩”科学合理,为当前高校学生绩点的合理度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虽然计算量较大,但随着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推进,利用“标准均绩”的绩点制是

8、可行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