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孔间ct在工程勘察和岩土治理检测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间CT在工程勘察和岩土治理检测中应用 摘要:孔间CT分为电磁波孔间CT和地震波孔间CT通过钻孔间各岩土层对电磁波吸收率的不同及地震传波速度的不同,可查明钻孔间的岩溶裂隙、溶洞、采空、土体扰动带及断裂破碎带的分布位置及状态。近年来在工程勘察及岩土治理效果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关键词:电磁波CT;地震波CT;岩溶;采空;裂隙带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岩溶区、采空区、土体扰动带等地区的工程勘察逐渐增多。浅层地震、电法等物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场地精度所限一些物探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近年来孔间CT以其操作简单、精度较高等特点,在地灾勘察
2、及岩土治理效果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法原理目前孔间CT按其原理可分为电磁波CT和地震波CT。1)电磁波CT6电磁波CT法是利用无线电波(工作频率0.5~32MHz)在两个钻孔中分别发射和接收,根据不同位置上接收的场强的大小,来确定地下不同介质分布的一种地下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也称井中无线电波透视法,是目前被广泛使用于工程地质和金属矿勘查等领域。当电磁波通过不同的地下介质(如各种不同的岩石、矿体及采空区、溶洞、破碎带等)传播时,由于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β)存在差异,如地质界线、溶洞、破碎带等的吸收系数(βs)比其围岩的吸收系数(βo)要大得多,因此在地质界
3、线、溶洞、破碎带的背后的场强也就小得多,从而呈现负异常,我们就是利用这一差异推断目标地质体的结构和形状。2)地震波CT(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外部边界某种物理观测数据,依据一定的物理定律和数学关系进行反演计算,以得到物体内部与观测场相关的物理参数分布,并以图像形式表现出来。采用基于Huygens原理的网络追踪算法—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作为本次层析成像反演计算的射线追踪算法。若取得无穷多的连续投影值(地震波观测值),则反演的解是唯一的。6地震层析技术利用地震射线穿透地层内部,其走时及振幅的观测值与地层内部的某些物理参数(速度、衰减特性)存在线积分关系,例如,地震
4、波的走时是地震射线沿所经区域慢度s(速度v的倒数)的线积分,而振幅比是地震射线沿所经区域衰减函数的线积分。测定地震波走时或振幅变化反演地层内部三维速度结构或衰减特性,并以图像表示,就是地震层析成像。二、实例:1、孔间电磁波CT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唐山某工地通过电磁波法CT,查明有关剖面岩溶的分布情况。电磁波CT法勘查剖面内主要围岩为灰岩,基岩深度为74.5m,孔深100m,由于钻孔沉渣堵塞泥浆沉淀等原因,实际钻孔测量深度均为93m。剖面基本呈NWW-SEE方向,西侧钻孔为ZK2,东侧钻孔为ZK1。本次测量选用工作频率为12~24MHz,从测量的电磁波CT资料来看:强风化视吸收系数βs在
5、4.2~5.2dB/m之间,中风化灰岩在2.8~4.2dB/m之间,微风化对电磁波吸收微弱,在2.8~1.2dB/m之间。溶洞在4.2~4.5dB/m之间。地表覆盖层较厚,钻孔上部有钢套管屏蔽,电磁波CT无法测量。本次数据经处理后成果见图1(图1ZK2~ZK1剖面电磁波CT法成果图),图中的纵坐标为钻孔深度,单位为m。剖面按照视吸收系数的差异,可分成三层:第一层(深度75.0~78.0m,见剖面解释中玫瑰红色网状区域)为强风化带,电磁波异常明显,吸收强烈,视吸收系数βs大于4.2dB/m。6第二层(深度78.0-84.0m,见剖面解释中黄色斜杠区域),为中风化带,电磁波异常较弱,吸收
6、次之,视吸收系数βs在2.8~4.2dB/m之间。第三层(深度84.0~92.0m,见剖面解释中兰色灰岩区域),为微风化带,电磁波异常最弱,吸收最小,视吸收系数βs小于2.8dB/m。在右侧zk1孔可见到一处溶洞异常,视吸收系数βs在4.2~4.5dB/m之间,相对幅值较大,深度在79.5~80.2m,约0.7m大小,且向剖面左侧延伸约0.9m,规模不大。从图1的处理结果分析,剖面左侧(ZK2)岩石层位风化较为强烈,风化带在剖面内向右侧斜上方延展;右侧ZK1见到溶洞,但溶洞的下部未见到强吸收异常,推断为微风化。剖面物性反应与钻探资料基本一致。图1ZK2~ZK1剖面电磁波CT法勘查成果
7、图通过钻孔电磁波CT勘查结果(见图1)表明:(1)剖面内依照物探勘查结果分为三层: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和微风化带。(2)在中风化带内见到溶洞异常,深度在79.5~80.2m,向剖面内延伸约0.9m。(3)在剖面内电磁波CT法勘探效果是清晰明显的,分带界线清楚。2、地震波CT(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断层在破碎带勘察中的应用6唐山某地通过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波CT)查明场地井控范围内是否存在破碎带、断裂带等,若存在,查明其分布及埋深范围。2对跨孔CT的测试结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