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02152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8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对策梁山县新闻出版局赵善品11月3日一9日,我与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梁山镇丁庄村就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农户、召开群众座谈会、接待群众来访等形式了解掌握情况。现报告如下:梁山镇丁庄村有426户,1430口人。其中党员45人,高中以上学历19人。现有农业用地1750亩,其中小麦、玉米1556亩,园地110亩;林地面积97亩,至2008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58元。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奖励,多次被评为农民基层组织建设五好
2、村。在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下,出色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全村现有企业13家,个体工商户54家,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村两委成立治安巡逻队,定期值班。村两委坚持民主管理,重大事项均由村民大会决策;坚持民主理财,定期公开财务账目。村党委积极发展党员,并坚持严格考核,确保党员素质。一、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适应能力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使他们在脱离农村后,能依靠自己的实力实现就业,而农民自身素质不高,根源还在于农村教育投入太少以及对农村职业教
3、育重视不够。首先,要增加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变现行的教育投资单一化为多元化,调动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其次,要继续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这是提高未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基础,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扩大筹资渠道、实施“希望工程”、转变办学思想,拓展办学形式等途径,使农村基础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第三,要全面重视和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这是迅速提高贫困地区现实劳动力素质的捷径,贯彻“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将免费培训和有偿培训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培训一批
4、、见效一批的实际效果。同时,在项目选择上,着重进行那些周期短、投资小、实效强、收益大的项目为主,使农民的素质提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结合起来,使有限的农村教育投入能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平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我国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的生长点。乡镇企业不仅为我国农村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而且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稳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整优化农村就业结构的根本途径。因此,
5、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乡镇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给予税收、信贷支持,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加强乡镇企业对用工的管理,引导乡镇企业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构,着手解决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险等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业内部就业,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庭内形成可靠的职业转移,也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可以在各个环节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从现有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其实质是通过工业与农业的产业综合,建立现代大农业体系。这既可扩大农业生产的外延,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拓展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加工增值,进而在产业内部形成利益补偿机制,使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在农业产业内部消化,提高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又可较好地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分散生产经营问题,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通过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把农民与市场联系起来,实
7、行专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能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提高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目前重点要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同时,继续搞好商品基地建设,发展支柱产业,为农业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展少用土地多用劳力的劳动密集型农副产业,发挥我们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的比较优势。最主要的还是要靠适当的政策和有利的组织引导,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劳动力。四、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扩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容量小城镇作为商品集散地,每天都吸引大量农村闲散劳力去赶集经商,交换剩余产品,更重
8、要的是小城镇是农村工业集中的地方,农村工业的发展可带动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和各种服务行业,并促进小城镇本身的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乡村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都产生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把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