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的变性增义

浅谈汉语的变性增义

ID:5939702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9

浅谈汉语的变性增义_第1页
浅谈汉语的变性增义_第2页
浅谈汉语的变性增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汉语的变性增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汉语的变性增义高万云与西语相比,汉语是一种“得意忘形”的语言。由于不重形态,故  组合时更强调语义联系,更依赖语言环境;由于重视语境,故选词时更  便于语义“搭载”,更利于新义生产。因此,汉语言在运作时往往一词  多能,临时兼职,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如      他太女人了。      飞机很快小向天边。      今天你要五十,明天他要五十,我的钱让你们就五十完了。      他“你”了我二十多年我都能忍,刚“你”了你一次就受    不了了?例中,“女人”变成了形容词,“小”变成了动词,第三个“五十”和  引号中

2、的“你”也不再是数词和代词。自然,这些语词的词汇意义也同  时发生变化,转到了和语法属性相匹配的使用范围。对此,语法学著作  称之为“词类活用”,修辞学著作称之为“转品”或“转类”,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词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语用含义的增加  `  统观汉语修辞史,我们发现,这种临时的变性增义并非个别现象,  而是一种古今一贯、言文共用的修辞手法,它之所以这样经久不衰,主  要取决于它的三大特点:    一是增大语词容量,让一个语词兼容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词  的意义,并且这些意义随机生产,应境变化,构成一个

3、庞大的“语义角  色丛”,从而经济有效地表情达意。请看下面的例子:      他是好人。      亏你也人了这么多年!      这狗比人还人。      小熊人立。这里,“人”不但具有固定的词汇意义--“智性动物”,而且还临时  生产出不少修辞意义:“做…人”、“聪明、仁义等”、“象人一样”。也就是说,只要语境允许,“人”的这个语形,可以装载无数互相联系互相生发的临时意义。    二是激活语义联系,在语境的催化下,使事物和与之具有潜在联系的行为、属性等沟通并且显化,表现出语义上的各种细微差别。且不说不同位置上“同一

4、”语词的语义分叉--如前边“人”的各种异变,就是在同一位置,搭配对象不同,其语义也有着细微的差别,如      天空蓝着汉代的蓝。      天空蓝入小河,向远处流去。      云雾散去,天空一层层蓝出来。      天高云淡,天空蓝过山去。      海天一色,蓝成一个整体。      ………以上五例的“蓝”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但它们的意义却依次为:保持…蓝色、映入…蓝色、显现…蓝色、延伸…蓝色、交溶…蓝色。更有趣的是,即使在同一个句子中,不同的语境前提也决定了语词的不同含义,如“这狗比人还人”,第二个“人”的语义

5、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狗干了一件复杂的工作,那么这句话中的“人”的意义就是“聪明、灵巧、机灵”等;如果狗舍身救主,那么其中“人”的意义就是“仁义、懂事”等;如果狗偷咬了人,那么这句中的“人”就是“阴险、不光明正大”等。可见,这类现象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三是弥补语词匮乏,利用语词和语境“化学反应”生成的复合意义去传达固定语词所不能传达的意象和感情。如:      陀螺的舞蹈自花中      波涛起拂袖  (叶维廉《舞》)例中的“波涛”所表达的是“像波涛一样上下起伏地挥舞”或“把……挥舞地像波涛一样上下起伏”

6、,但词汇库中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语词,而变性的“波涛”却既能表现出起伏的意象,又能传达出挥舞的动作。再如      已秋了,已秋得很久很久了。(郑愁予《右边的人》)两个“秋”都受副词“已”的修饰,可见它们的词性已转为动词或是形容词,但上下文告诉我们,它们似乎兼及两个词性,既表示“立秋”、“到了秋天”等动词的意义,又表示“凉”、“萧索”、“凄切”等形容词的意义。而这些,也是找不到对应的语词的。至于下边的表述:      今秋      确比往年更秋      因为它刚起步      就已秋到我的心头三个“秋”性跨三类,义成

7、多边,别说找出对应的语词,就是做出对应的解释也不可能,我们只能去感悟、去领略,因此说,这种手法有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      语词的变性增义并非随处可用,它有着较高的语用条件。一是必须有情趣意象交融的语言环境,即轻松的言语交际和文艺语体。比如要形容一个人爱拍马屁,可以说他“很哈巴”、“哈巴上司”等,如果一个人很狡猾,可以说他“很狐狸”、“狐狸得可以”等,当然根据他的其他特性,还可以说他“很毒蛇”、“很豺狼”、“很绵羊”、“毒蛇(豺狼、绵羊)了一辈子”等等。但是,若是在非文艺语体或非口语语体中,上边的表达就变成了不得

8、体甚至是不规范的了。    二是必须有前后呼应的语篇衔接,如“今天你要五十,明天他要五十,我的钱让你们就五十完了”,后边的“五十”是承接前边的两个“五十”顺势而用的,如果没有前边的铺垫,后边的用法就不成立。再如:      服务员把我们当作一对新婚夫妻,所以一个劲地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是怎么来的?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你们想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