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改良方案.doc

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改良方案.doc

ID:59391716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9

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改良方案.doc_第1页
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改良方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改良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创新方案一.宗旨1.倡导绿色食品,通过技术更新提高食用菌产量及品质;2.增强我校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3.丰富校园文化,为我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二.计划实施者“蚌埠学院生物系食用菌兴趣小组”成员:王广维生物系11级食品工程王清泽生物系11级食品工程鲁德迅生物系11级食品工程白洋生物系11级食品工程张泉亮生物系11级食品工程指导老师:***三.首期规模、主要投入及预算1.首期规模:1500袋,每袋料重约0.5Kg,总料量约750Kg;平菇:1000袋,杏鲍菇:100袋,鸡腿菇:200袋,茶树菇:200袋。2.主要投入:(1)固定设施设备:①育菇房(

2、已配)②加热设备(已配)③粉碎机④灭菌设备⑤加湿器、温湿计、二氧化碳浓度计等;(2)原料:玉米芯、棉籽壳、稻壳等(3)辅料:麸皮、玉米粉、料糠、石膏粉等3预算:(1)成本:1.5~2元/袋×1500袋=2250~3000元(不包括固定设备投入及劳动力成本)取均值=2625元(2)预期收成:平菇—10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5.0元/kg(市场均价)=2700~3375元杏鲍菇—1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12.0元/kg(市场均价)=648~810元鸡腿菇—200袋×0.5k

3、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9.0元/kg(市场均价)=972~1215元茶树菇—2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12.0元/kg(市场均价)=1296~1620元毛利:5616元~7020元取均值=6318元(3)纯利润:毛利﹣成本=6318元﹣2625元=3693元投入产出比=成本:纯利润=2625:3693≈1:1.4(首期历时三个月左右)四.技术创新方案及要点(一)培养基改良1.透气效果改良方法一:加入一些透气性好的物质——分层添加无菌沙子、甘蔗渣。说明:(1)无菌沙子:在人工装料过程中,分

4、多层均匀加入适宜厚度的无菌沙子(1-3层),通过沙子增加菌棒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注:该方法只适合于人工装料。(2)甘蔗渣:甘蔗渣中含有部分残留蔗糖,大部分属于维生素均可以为食用菌利用,其结构松软,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在食用菌培养基透气性改良方面可能会起到就好的作用。注:由于甘蔗主产区在南方,甘蔗渣的来源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故该配方的使用范围较局限。方法二:改变菌棒的构造——“中空培养”说明:(1)装料完成后,在靠近菌棒中部的位置插入一根中空多孔的通气棒,即可改善透气效果,也有利于以后的注水工作。注:透气棒需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制作,植入透气棒时尽量避开中部,以免影

5、响接种工作。(2)在菌丝长满菌袋后(此时食用菌菌丝生长旺盛,竞争优势较大,不易感染杂菌),利用特制的中空棒或电动钻头将菌棒中部制作出一个深度适宜的透气孔。注:透气孔的直径不宜过大,尽量减小对菌丝造成的伤害。2.基料养分改良方法一:主、辅料的配比及维生素等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说明:该方法历时较长,需经过大量对比试验,在原有培养基配方基础之上,调整主、辅料的配比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达到降低培养基成本,提高培养基利用率及增加食用菌出菇率和品质的目的。方法二:“阶段式营养液注入法”——分阶段的向基料中注入一定量的营养液及缓冲剂(调节ph),以保证出菇品质增加出菇率

6、。说明:由于在食用菌生产后期(第一潮菇采摘后),菌棒中养分被大量消耗,水分大量散失,ph值下降,使食用菌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于食用菌生长,针对此种现象,需根据不同菌棒中的含水量及ph值进行配备相应含有一定养分的缓冲溶液,分阶段和实际生产需要向菌棒中注入。注:在统一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作量,使该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对同一期生长的利用相同培养基培养的同种食用菌进行同一配备溶液,同一时间段注入,并做好相应标识和记录。(二)高温型金针菇选育利用选育的方法,通过控制培养时的温度,选择培养出能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出菇的菌种,达到人工驯化的目的,以提高金针菇的生产适应性。说明

7、:由于金针菇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研究表明,金针菇子实体中含有一种朴菇素,对抑制癌细胞生长有较好的疗效,市场前景很广阔,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出菇温度要求偏低,一般要求8~12℃,这样一来,对于很多地区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生产难度大大提高。为了提高金针菇生产适应性,满足市场需求,本兴趣小组,希望通过人工选育的方式,选育出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的金针菇品种。注:选育出的菌种需经过稳定性测试,才能进行商品化生产或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