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83393
大小: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9-0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第1文档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篇1、学情份析 2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有1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份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1定差异。通过1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构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
2、养学生“聆听”、“合作”、“交换”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造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取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利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教材分析 (1)内容变动情况 1、下降了难度。《标准2011》对统计与几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剂,提出在第1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搜集和整理进程,了解调查、丈量等搜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1单元和第3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1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2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和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
3、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3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和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5、6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1单元从3年级上册移到了2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2)教学内容 这1册教材包括:数据搜集整理,表内除法(1),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之内数的认识,克和公斤,简单
4、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3)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重视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全的进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3、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份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
5、解决1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1些简单和稍复杂的触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1步掌握含有2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进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1位数,商也是1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
6、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进程,能认识万之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公斤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1系列的猜想、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进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之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利用题。
7、 5、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利用意识。 2、万之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构成进程,加强教学进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增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惟能力和创新意识。 2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篇1、指点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
8、强理解数学和利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惟方式去视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平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构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取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1步发展所必须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