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竞争力探究综述

县域经济竞争力探究综述

ID:5937801

大小:29.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2-29

县域经济竞争力探究综述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县域经济竞争力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县域经济竞争力探究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相关内容作了简单评析,最后提出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在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选择上呈现出全面化、动态化和科学化的趋势;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呈现出多种方法组合应用的特点。【关键词】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一、关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是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演化而来的,目前关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主要有四种观点:”县域资源配置能力”、“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综合上述观点可知,县域经济竞争力的

2、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范围限定,是指一个县域范围之内;二是内容方面,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是仅指包括经济方面,而且还包括社会、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一个县级区域同另外的区域相比较的竞争能力、影响力,它是一种内在能力;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不仅指现实竞争力,而且还包括潜在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7二、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是由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提出并展开。其评价指标体系由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和速度指标组成。二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深度评价指标体系。中郡县域经

3、济研究所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深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现存力、自然优势力、政府能动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人力竞争力、经济活力、外界互动力等8个一级指标及33个二级指标。三是朱允卫等(2003)提出的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经济实力、自然资源优势与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政府管理能力、产业与企业竞争力、农村与农户竞争力、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发展活力与潜力、对外交流程度、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等10个一级指标及细化的55个二级指标。四是王秉安等(2003)提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实力竞争力、农业竞争力、工业竞争力、服

4、务业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科技教育竞争力和城市化水平7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组成。7五是胡荣华等(2004)提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贸易与外资、投资与文化、财政、生产效率、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环保11个二级指标及32个具体指标。六是蔡坚等(2004)提出的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优势力、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政府能动力、人力竞争力、县域经济活力、外界互动力、技术创新力和环境创新力10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

5、55个二级指标。七是靳贞来(2006)提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辅助竞争力3个一级指标及32个二级指标。八是朱翔(2009)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经济实力、三农竞争力、社会综合服务力、经济发展活力、环境承载力、资源配置力等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九是周泽炯(2010)提出的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及43个三级指标。7从以上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发展来看,我国县域竞争力评

6、价已经从简单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发展为多种评价体系并存的局面,但总体上看,大多数的县域竞争力评价研究仍局限于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这两个方面,这对县域竞争力的评价显然是不够完备的。评价县域竞争力如果仅仅评价经济指标,则和以前进行的以经济指标为主的百强县排名没什么区别,竞争力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县域竞争力评价研究,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县域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真正起到促进县域竞争力提高的作用。2、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根据权重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根据所用研究方法的数量来分,可以分为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并用。(1)主观

7、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7(2)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并用。①单一研究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