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时期的龙舞.doc

原始时期的龙舞.doc

ID:59360589

大小:1.08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4

原始时期的龙舞.doc_第1页
原始时期的龙舞.doc_第2页
原始时期的龙舞.doc_第3页
原始时期的龙舞.doc_第4页
原始时期的龙舞.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始时期的龙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始时期的龙舞,主要是先民们用于娱神以托福佑。从西汉前期董仲舒较为糸统的关于舞龙求雨的文字记载,到东汉张衡描述的“鱼龙曼延”之戏,明显地宣告了龙图腾的嬗变之旅——从神秘走向快乐。人们舞龙,不再仅仅为了表达礼仪,同时也是为了娱乐自己的身心。到魏晋时期,“鱼龙曼延”已“累日继夜”,有了灯火联缀而成“龙灯”之舞的生动场景了。自此,龙灯活动以其艳丽的色彩,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昂扬的气势更能体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而成为中国民间节日的主打项目。同时,龙灯活动开始作为龙文化的代言人,动态地、无比生动地诉说中国龙文化的全部意趣。换句话说,

2、中国的龙文化从此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在了世俗化的龙灯文化之中。 温州儿歌唱道:“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旧时温州民间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正月灯”了,因为从月头一直闹到元宵节才到高潮,过了元宵方“交灯”。元宵赏灯习俗源远流长。西汉武帝时,曾于上元之夜在宫中通宵张灯祭祀太一神、祈愿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东汉明帝时,也曾令宫廷、寺院在正月十五这天挂灯,以表示对佛的敬意。之后,隋炀帝彻夜玩乐的正月十五洛阳灯会,规模盛极一时。到了唐代,燃灯不仅与佛礼相联系,还日益与俗民日常生活相结合,出现了大规模的灯市,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娱乐。此后,元

3、宵节张灯、赏灯相沿成习。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通常被视为阳性,是男性的标志。“添灯”就是“添丁”。在各地的方言里,“灯”与“丁”的发音大多相近或相同。中国民间文化对灯如此陶醉,不只是因为它含有美丽、光明、温暖、喜庆、红火等元素,更是出于“添灯——添丁”的家族繁衍的期盼与祝福。温州按照习俗,家家户户,凡是有儿子刚娶了媳妇的,刚生了男孩子的(添丁),都要摆香案,准备福礼,在龙灯上“挂红”。凡是接龙灯的人家,都要在龙灯进来之前,用稻草点上一堆火,让熊熊火焰带来旺旺的运气,称为"弹红"不仅接待的人家,就是龙灯路过的地方,凡是信佛的人家都会点上这

4、么一堆火.在龙灯进到院子里的这段时间里,鞭炮,焰火统统放个不停,越热闹越好,这是一户人家接龙灯的第一个高潮.舞龙是浙江省民间舞蹈中最大的一个舞种。浙江舞龙大概有30多种,各具特色。温州地区有好几种龙灯,乐清柳市的首饰龙灯,温州市区的凳板龙灯,永嘉滚龙灯,洞头的纱龙灯、纸龙灯等都是富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灯彩文化。其中常见的有板凳龙和滚龙,外形又因为地区差异而有不同.龙湾一带的龙灯种类很多,有拼字龙、纸龙、布龙、板凳龙、大龙等。舞龙队敲锣打鼓,穿村走巷地游行。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似游龙嬉

5、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在空旷处转动打圆圈,随龙珠转穿,伴随锣、鼓、钹声,热闹非凡。龙灯过处,村村要摆香案接龙,村里的女婿家都要摆香案接龙,龙灯绕香案一周,为“净龙”。香案处一般由唱书先生唱故事或颂词,叫“参龙”板凳龙主要靠龙头(灯)和龙尾(灯)互相调戏来表现,中间的龙身是用木板做成,类似板凳,其实龙身这个部分也有木头的龙头龙尾.最先进来的是龙头(灯), 木头龙身紧随其 后,最后进来的是龙尾(灯).龙头进来后在场地中间做点头状,龙身则成圈围绕龙头,等到龙尾进了院子和龙头回合,龙身刚好把它们两个绕

6、在中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龙身就绕着中间的龙头龙尾转圈,速度越来越快,大概转个3,4圈后逐渐离开场地,停靠在墙根.龙身,它是由多节可以灵活转动的木头组成,如同一张张凳子连接在一起,这也是板凳龙名称的来历.板凳状的木头上,有各种人物形象,这些木雕惟妙惟肖,是民间艺术的精品.木雕之间还间隔放着灯笼,点缀在木头的龙身上仿佛一棵棵明珠此时,龙头龙尾在中间继续调戏,记得小时候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精彩绝伦,是舞龙灯中最好看的一个环节,但是现在通常舞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这个不仅是会舞的人少了许多的缘故,也许还和现代人紧凑的时间观念有联系.

7、舞罢,龙头龙尾先由舞的人举着,听灯师领头负责“参龙”(参谒龙神的意思),挨家逐户去演唱一种别具一格的曲种——《龙灯歌》,祈求龙神保佑“挂红”的人家子孙平安、家业兴旺。有幸被“挂红”的家庭成员,要双掌十指合拢,握一炷香,在龙灯师的演唱中向龙灯朝拜。随后龙头龙尾会放到一个中间有孔的凳子上,然后就是长时间唱词,唱词人会唱遍主人家所有的人,并送上祝福。其间会有主人家出来换龙灯里面的蜡烛,把新的蜡烛放进去,而把换出来的蜡烛插到自家接龙灯的供台上.而灯师必须根据物品进行随编随唱,唱后主人给予红包赏封。民间望子成龙的心愿,从舞龙灯的仪式中得到满足

8、。清乾隆《温州府志》载:“元宵,各岙迎龙灯。击鼓歌唱为乐……”指的就是参龙仪式。现在随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思想的倡导,乐清一些乡村,生了女孩子的人家也开始要求“挂红”,并且得到民俗的接纳,可见民俗文化在变异中传承,向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