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单元.doc

大地构造单元.doc

ID:59358040

大小:4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04

大地构造单元.doc_第1页
大地构造单元.doc_第2页
大地构造单元.doc_第3页
大地构造单元.doc_第4页
大地构造单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地构造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云鄂博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部白云鄂博海槽一部份,矿床赋存于白云鄂博宽沟背斜南翼、白云向斜两翼的H8白云岩中与H9板岩的过渡带,向斜轴部由H9板岩组成,矿区地(岩)层强烈褶皱变质,断裂发育,主要有毛忽洞背斜、宽沟背斜、白云鄂博复背向斜褶皱、合教—石崩断裂、白云鄂博—白银角拉克逆断层、白云鄂博宽沟—带逆断层。矿区分布地质体为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和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系及少量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矿区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整合其上。矿区受多期次构造变形改造,发育不同角度的面状、线状、褶皱、断

2、裂构造,形成复杂的构造样式。1色尔腾山群变形序列矿区的色尔腾山群分布范围极小,呈捕虏体残留于宽沟侵入体中。能够识别出的两个变形世代包括有片理的形成和片理褶皱,为发生在早元古代末期色尔腾山运动塑造而成的。变形的结果,造成色尔腾山群的褶皱和宽沟侵入体的片理劈理化,二者形成整体,构成地台结晶基底。2白云鄂博群变形序列白云鄂博群的构造变形是十分特殊的,既有同沉积构造,又有沉积后构造。分述如下:2.1同沉积断裂白云鄂博群同沉积断裂为高位同生断裂和东介勒格勒同生断裂。而高位同生断裂最具代表性。高位同生断裂为图幅内规模最大、切割较深、活

3、动时间较长的断裂构造。分布于宽沟背斜和菠萝图向斜之间。图幅内出露一部分,向东延入白音布拉格幅。断裂沿走向延伸稳定,同生角砾岩带宽度变化不大,沿带后期热液蚀变强烈。局部地段出现少量钠铁闪石矿物。该断裂严格控制着菠萝图白云岩的展布,断裂带中分布大量的同生角砾,岩石地层及沉积环境分析,菠萝图白云岩与哈拉霍圪特组三段灰岩分属同期异相沉积。由于高位断裂切割较深,东介勒格勒断裂切割较浅,因而控制的泻湖北深南浅,呈箕状盆地向北缓倾,造成白云岩及沉积铁矿层的北厚南薄。2.2白云鄂博群后期变形序列白云鄂博群沉积之后,经历了四期主要的构造形变

4、。其中第二期是主变形期。2.2.1第一期变形序列及其构造形迹测区白云鄂博群中能够识别的较早的一期变形为白云鄂博群相对于基底的滑动拆离变形以及群内分层顺层剪切相伴生形成的构造组合型式。其构造形迹概括如下:1)主拆离面特征:是一个区域上延伸广泛而产状相对平缓及波状起伏的断裂面,受后期变形改造发生弯曲。2)上拆离盘:由都拉哈拉组、尖山组及哈拉霍圪特组组成。靠近拆离面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以脆性破裂为主,形成棱角清楚的角砾岩带,与之相伴的一组间隔劈理与拆离面走向平行,向下延伸与拆离面相切。远离拆离面尖山组的板岩分布着大量的分层顺层剪切褶

5、皱,呈一系列倒向一致的掩卧褶皱链,显示出层内剪切的变形特征。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面状构造的置换。3)下拆离盘:由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和早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组成,靠近拆离面受剪切作用,形成糜棱岩化岩石,发育一组产状缓倾斜的糜棱面理。沿断裂为一退变质带,出现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这种拆离断层为伸展作用体制下的正断层。断层效应造成地壳在垂向上变薄及水平方向上的伸展。2.2.2第二期变形及其构造形迹该期变形是白云鄂博群主变形期,其构造形迹包括线理、面理及褶皱构造、断裂构造。1)宽沟背斜位于宽沟,近东西向展布,长约10km、宽为2

6、km。向西延伸被上白垩统二连组不整合覆盖,向东延出图幅被近东西向大断裂带切割破坏。北翼被比鲁特断裂混杂带切割,南翼被高位同断裂切割破坏而残缺不全。背斜核部由早元古代宽沟片麻状花岗岩、中元古界都拉哈拉组一段、二段组成,翼部为尖山组和哈拉霍圪特组组成。北翼岩层出露较全,厚度大,产状稳定;南翼岩层出露不全,厚度小,受高位同生断裂切割缺失了尖山组三段的板岩和灰岩,使得尖山组二段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直接与菠萝图白云岩呈断层接触。背斜内部包容了早期的构造形迹。表现在翼部尖山组板岩中南北向展布的褶纹线理和宽沟中都拉哈拉组相对于下伏的宽沟片麻

7、状花岗岩的隆升一滑脱断层。后期的叠加改造表现在东邻幅被近东西向大断裂带的切割破坏。该背斜是南北向侧向挤压、纵弯褶皱作用的结果。2)矿区向斜矿区向斜北与宽沟背斜相邻,二者之间为高位同生断裂相隔,东延被晚三叠世侵入岩侵入截割;向西被上白垩统二连组不整合覆盖,图幅内可见长度约5km。向斜核部为比鲁特组的富钾板岩和铁矿体,南翼岩层出露较全,但厚度较薄。由菠萝图白云岩和尖山组二段、都拉哈拉组岩层组成。北翼岩层出露不全,但岩层较厚,尤其是白云岩,东西向延伸稳定,厚度较大。向斜内部包容了早期层内剪切褶皱。后期的叠加改造主要表现为翼部东西

8、向韧性剪切带的切割。该期变形运动面ab平行于层理,为一动态变形面,b轴平行于褶皱枢纽,a轴平行于运动面倾向,a线理为一组产状从褶皱翼部到轴部逐渐变陡的动态线理。该期变形运动学意义为南北向侧向挤压,强烈的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宽沟背斜和矿区向斜,并且使得早期的拆离面发生弯曲变形。2.2.3第三期变形及其构造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