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543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关于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学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学思索 在西部学校教师进行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培训的时候,我迫切的感到,西部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管理学生的培训。西部信息技术教师缺的就是教学方法,如果没有这样的培训,就要自己想办法,要多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讲课,经常向老教师请教上课的心得和管理学生的经验,到教育论坛,学习和讨论教学方法。以下就是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四点思考。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目标任务现在许多学校在高喊素质教育,但实际上还是依承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极不利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要改变课堂教学中这种言行不一的怪状,关键要有新的教育理念。(一)
2、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5(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
3、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内涵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相互润和。(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5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
4、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现在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5、、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1.设计者: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2.导学者:(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3)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4)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3.合作者: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4.评价者:教师可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5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
6、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
7、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三)“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5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四、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