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

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

ID:59343447

大小:2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4

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_第1页
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_第2页
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_第3页
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_第4页
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测试卷A湘教版地理必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A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图1读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图1),判断1~2题。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森林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3.黑土是一种在温带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肥沃土壤。黑土之“黑”是因为土壤中的A.水分充足B.无机

2、养分多C.腐殖质多D.黑色矿物多4.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慢C.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现碱性D.气候直接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图2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图25.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亚寒带6.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水热差异B.水分状况C.热量条件D.土壤差异7.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

3、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图38.图3中各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可能是()9.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A.湿润和半湿润地区B.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C.干旱和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10.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物质迁移速度快B.抗风化能力强C.光热条件不足D.水分条件太差图4图4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4、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动植物遗体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12.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大面积破坏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①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加②造成南极臭氧空洞扩大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物种数量锐减,甚至灭绝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3.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的大片的生物礁,近年,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CO2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B.差异性C.独特性D.复杂性14.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A.有机进化B.化学演化C.

5、生物进化D.有氧环境演化15.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纬度地域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6.亚欧大陆东岸35°~50°N之间和西岸40°~60°N之间的自然带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7.下列自然带中,生产量最大的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温带荒漠带18.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19.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A.

6、.尼罗河绿色走廊B.—山有四季C.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D.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20.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岩石B.成土母质C.原始土壤D.耕作土壤21.一般来说,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A.北纬10°,海拔4000米处B.北纬40°,海拔4000米处C.北纬10°,海拔1000米处D.北纬40°,海拔1000米处22.读回归线穿过的某大陆示意图(图5),图中①处的陆地自然带是()图5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3.不具有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低纬B.中纬C.

7、高纬D.高山植物区24.我国东部自南向北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B.从沿海到内陆C.从山麓到山顶D.局部地方分异25.下述的地理环境中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分布规律的是()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B.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C.秦淮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植被呈明显的变化图6图4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26~28题。26.下列图示含义是()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化合作用D.分解作用27.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

8、空气,净化大气28.图中内容造成的结果有()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9.自然带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