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信中的码率控制技术 - Read.doc

视频通信中的码率控制技术 - Read.doc

ID:59321568

大小:12.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9-05

视频通信中的码率控制技术 - Read.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视频通信中的码率控制技术 - Read.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视频通信中的码率控制技术昨天说到264中的模式选择,它的目地就是为码率控制服务。即选择最优的宏块模式,以拉格郎日为优化模型。以控制码率。 编码控制的目标是在实际传输比特的限制下,以最小的计算复杂度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编码码率和计算复杂度,重建图像质量三者是不可分的。 评价标准:主观和客观,主观指肉眼,客观指MSE和PSNR,通常认为PSNR平均值和最小PSNR值越大越好,各帧间PSNR值变化越小越好。 码率控制的主要环节:DCT变换,量化,缓冲区调整,分层编码(可分级编码和精细编码),网络状况反馈调节编码。  视频压缩标准基本上都用到了DCT变换,运动补偿编码和变长熵

2、编码,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帧(IBP)采用的编码方式不同,使得各帧图像编码后产生的比特数也不一样,根据传输速率,信道可分为两大类:变速率信道(VBR)和固定速率信道(CBR),无论编码的一的码流通过何种信道传输,视频编码嚣生成的码流都不能直接送到信道上传输,否则会千万信道或拥塞,或空闲,这都将降低信道的利用率。 为了使编码后的流速率能和信道速率相匹配,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在编码器和信道之间加一个缓冲区就非常必要,缓冲区的容量越大,码流将能更好地适应信道速率,重建图像的质量也会越高,但同时,也给解码端带来更大的时延,在实时视频通信中常常需要端对端的时延非常小,这就要求缓冲区尽可能

3、小,缓冲区的容量和时要求构成了一对矛盾,码率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即在系统端对端的失真尽可能小情况下,满足时延的要求使得缓冲区不发生下溢上溢。  在视频编码过程中,决定输出码流比特率的直接因素为DCT变换后的量化参数Q(当cfg文件中,RDO未使能时,量化参数是不变的,即未使用率失真优化)。因此码率控制的方法是根据信道速率和缓冲区状态来调整量化参数Q,一艏来说,根据码率控制的级别,当前的编码器码率控制算法分为两大部分,基于帧和基于宏块的码率控制。控制的级别越低,控制的精度越高,算法复杂度越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