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15774
大小:1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5
《邓散木临《袁安碑》(图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邓散木临《袁安碑》(图文)邓散木临《袁安碑》(图文)《袁安碑》是汉代屈指可数的承继秦代李斯篆书体式风貌的代表性石刻。虽是一脉相承,但时代变异,已是渊然有别。此碑与后世的《大开通》、《石门颂》等为一家眷属,可以对比临习。《袁安碑》的特征是“阔大”,笔画细而不弱,有厚度。厚不是粗,也不是肥,而是内蕴的力量感。此碑在起收笔处有一些细微的动作,有些收笔保留了入纸时的尖笔状态,字形因此有了灵动感,但也因此会让后人学到尖薄油气的一面,在他者是风格,在自己则成为了习气,所以临摹时要细加取舍。该碑多数字形方中寓圆,也有极少数纯
2、粹圆转的字形,但仍有见方之感。临摹时为了做到稳重端庄,行笔不能太快太滑,注重书写性,避免描摹画形。《袁安碑》字形结构相对于小篆而言,从一味纵长趋向方正宽博,因此增加了难度,力怯者不能学、不敢学。自清代王澍、钱坫以后,工稳一路的铁线篆被演绎得极其华丽,工艺化成分不断增加,甚至有人盲目地认为写篆书只要笔画均匀一致,熟练流畅便万事大吉,忽视了篆书内在的气息和性情。板滞和静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工稳中亦应有写意的成分在。鉴于此,临摹时的心态很重要,既要严谨,又要放松。所谓的严谨是注重正确的方法,养成“到位”的习惯。放
3、松,则是形成自然美的必备因素,有时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邓散木临《袁安碑》,用笔活泼,起、收笔处多自然变化,既保留了原碑意趣,又有自己的风格,特别是“整体感”处理得非常好。要明确,从机械模仿到放开手脚自由书写有一个过程。从关注单个字到纵览全篇,更要融会贯通,确立一种“整体思维”。书家在临摹过程中既要掌握规律,了解必然性,也要学会面对一定的偶然性,也就是将自身的“经验记忆”和转瞬即逝的“非经验”的契机合起来。书家在思维方式上习惯于凭借过往的“经验记忆”而趋于概念化,使得记忆被分割成许多琐碎的细枝末叶,阻碍新的认
4、知,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想,为何张旭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后书艺大进?可能关键之处在于张旭获得了某种通感,也即技艺不同,而内理可能会因某一机缘巧合而融会贯通。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各种碑帖内在美的相通之处。邓散木是一位艺术风格强烈的书家,但亦有其个人的习气,在临作中亦会有所体现,智者自会甄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