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电子教案.doc

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电子教案.doc

ID:59307706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5

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电子教案.doc_第1页
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电子教案.doc_第2页
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电子教案.doc_第3页
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电子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电子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短路径之Dijkstra算法详细讲解  1 最短路径算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需要常常往返A地区和B地区之间,我们最希望知道的可能是从A地区到B地区间的众多路径中,那一条路径的路途最短。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由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具体的形式包括:(1)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2)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在无向图中该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完全等同,在有向图中该问题等同于把所有路径方向反转的确定起点的问题。(3)确定起点终点的

2、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4)全局最短路径问题: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被称做“最短路径算法”,有时被简称作“路径算法”。最常用的路径算法有:Dijkstra算法、A*算法、Bellman-Ford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Johnson算法。本文主要研究Dijkstra算法的单源算法。2 Dijkstra算法2.1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能得出最短路

3、径的最优解,但由于它遍历计算的节点很多,所以效率低。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 2.2 Dijkstra算法思想Dijkstra算法思想为: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就将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

4、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2.3 Dijkstra算法具体步骤  (1)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U中顶点u距离为边上的权(若v与u有边)或)(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2)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3)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uU)的距离

5、(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2.4 Dijkstra算法举例说明如下图,设A为源点,求A到其他各顶点(B、C、D、E、F)的最短路径。线上所标注为相邻线段之间的距离,即权值。(注:此图为随意所画,其相邻顶点间的距离与图中的目视长度不能一一对等)图一:Dijkstra无向图 算法执行步骤如下表:【注:图片要是看不到请到“相册--日志相册”中,名为“Dijkstra算法过程”的图就是了】听课记录(21)听课班级602上课教师郑卫玲听课时间2012年2

6、月28日科目语文教材内容《十六年前得回忆》课堂教学记录一、谈话导入二、研读课文1、观看李大钊的画像2、找出表示李大钊神情的句子。学生进行分析3、李大钊的那些地方让人感动?三、师生共读第19自然段、第20自然段1、提出疑问:父亲的话语是什么2、父亲的期望是什么3、李大钊身上的这种力量从何而来?4、父亲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李大钊事迹介绍1、李大钊就义情景再现2、再读第30、31、32自然段五、表达方式——首尾呼应六、小练笔——知识拓展面对李大钊的遗像,你此刻想说什么?我想说:“——————————反思《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为一篇高段的文章的教学,郑老师在讲解时对教材理解较好,

7、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淡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细致分析,适量地增加了课外阅读内容。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深入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受到情感熏陶,并且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全过程,学会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主动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