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资料.doc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资料.doc

ID:59306504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5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资料.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资料.doc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资料.doc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资料.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检测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yè)兵饿莩(fú)养生丧(sāng)死B.鸡豚(tún)不入洿(wū)池畜(chù)养C.数罟(shùgǔ)狗彘(zhì)不可胜(shēng)食D.孝悌(tì)衣帛(bó)庠(xiáng)序之教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责备。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2、,介词)③请以战喻(用,介词)④可以无饥矣(能够,动词)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⑥⑦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B.树之以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带宾词“帛”,作动词,穿上。D.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通“载”,承担。D.涂有饿莩而

3、不知发涂,同“途”,道路。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7.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   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

4、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9.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10.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5、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1

6、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1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

7、归顺了。14..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有误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C.涂有饿莩(莩通殍)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1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拖着B.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抢D.则斯天下之民至焉那么16.下面句子中“之”指代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五亩之宅A.填然鼓之 B.申之以孝悌之义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则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17.下面句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