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01459
大小:6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6
《《克和千克》听课随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感于《克和千克》今天听了陶老师的这一节《克和千克》,本人感触很深: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陶老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陶老师重点
2、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
3、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陶老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的水果,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黄雪文2010-4-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