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电路详解.doc

内存电路详解.doc

ID:59300329

大小:461.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6

内存电路详解.doc_第1页
内存电路详解.doc_第2页
内存电路详解.doc_第3页
内存电路详解.doc_第4页
内存电路详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存电路详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DRAM内存使用3.3V供电,DDR内存使用2.5V供电。使用SDRAM内存的主板,常见的都是直接由ATX电源供电,只有少数高档主板上才采用独立供电。如图5-1所示,用万用表测量电源插座的第1脚与SDRAM内存插槽3.3V电源输入脚,它们之间是直通的。  而使用DDR内存的主板,都设计有独立的内存供电电路。  内存供电电路工作原理    内存供电电路人多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驱动场效应管的方式,其供电原理如图5-2所示,内存供电实际电路如图5-3所示。  图5-2内存供电电路的原理是这样的:从A点取得2.5V的基准电压进入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I

2、N+,运算放大器将IN+与IN-的电压相比较,如果IN+的电压大于IN-的电压,那么OUT的电压上升,OUT的电压上升使得Q1场效应管进一步导通,漏极(D)与源极(S)之间的管压降下降,使得B点的电压上升。通过反馈,IN-的电压也上升,直到IN+=IN-,也就是IN+=B。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IN+>IN-)→(OUT↑)→(DS↓)→(B↑)→(IN-↑),直到IN+=IN-。  同理,当IN+

3、通过反馈比较,间接地控制B点的电压与基准电压相等,因此有时也称运算放大器为比较放大器。    要使B点的电压稳定,必须保证A点的电压稳定,也就是要求基准电压要稳定。在图5-2的电路中,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原理,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阻值的大小成正比,可以算出A点对地的电压为:  3.3V×(3.24K/(IK+3.24K》≈2.5V这是使用最简单的串联分压方法取得2.5V的基准电压。这种串联分压电路的缺点是当3.3V的电压波动时,基准电压也会跟着波动,所以有的内存供电电路使用TL431(三端可调分流式电压基准源)来提供基准电压,如图5-4所示。  那么

4、TL431是如何提供2.5V稳定电压的?请看TL431的典型接法,如图5-5左边电路所示。  按照典型接法,根据TL431内部电路设计,输出电压与R2、R3有关,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Vout=(R2+R3)×2.5V/R3当R2=0时,上面的公式则变成:  Vout=(O+R3)x2.5V/R3=2.5V  也就是说当R2=0时,R3可以忽略。      当R2=0(相当于将R2两端短接),且忽略R3时,就可以由典型接法演变出直接输出2.5V的接法,如图5-5右边电路所示。  还有另一种内存供电电路,它是使用W83301DR或W83301R系列

5、芯片驱动场效应管给内存供电,这种芯片同时还能组成内存总线终结电路。图5-6所示为由W83301DR-O组成的内存供电电路及内存总线终结上拉电路。图5-7为由W83301DR-O组成的内存供电实际电路。  Q1漏极的3.3V电压由芯片控制Q6、Q7供给,Q2漏极的电压从Q1源极取得。内存供电Vstr1与内存总线终结控制Vstr2的电压由Vset2和Vset3设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5-1所示。  Vset2Vset3Vstr1Vstr20VOV2.5V1.25V5VOV2.63V1.325VVset2Vset3Vstr1Vstr2OV5V2.77V

6、1.385V5V5V2.9V1.45V  由表5-1可以知道,Vstr2≈Vstr1/2。对于内存无供电或供电不正常的故障,下面以图5-8所示的原理图来进行讲解  首先观察C2电解电容有无爆浆的现象,如有则应更换电容。  观察Q1场效应管有无烧焦痕迹,如有则更换场效应管。还可以用手触摸场效应管,感觉一下是不是特别烫手,如是则应更换之。  测量B点(Q1源极)有2.5V电压输出(SDRAM内存供电为3.3V),如果电压正常,但内存检测不通过,通常是C2电解电容失效或内存插槽接触不良所致,此时应更换C2或内存插槽。  如果B点无电压,检测Q1的漏极是

7、否有供给电压以及栅极是否有控制电压,如漏极、栅极电压正常,通常为Q1损坏,应更换之。如漏极无电压,则应检查3.3V供电线路。如栅极无电压,则是LM324芯片部分电路有问题。检测LM324的第12脚(IN+)是否有2.5V电压输入(SDRAM内存供电为3.3V),如无,则应检查提供基准电压的电路。如有基准电压,检测LM324的第4脚是否有12V电压,如有,则是LM324已损坏,如无,则应检查12V供电线路。  检测流程图如图5-9所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