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

《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

ID:5929730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29

《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_第1页
《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_第2页
《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_第3页
《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_第4页
《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巨流河》:两代知识分子文化情怀  摘要:《巨流河》表现了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齐世英、齐邦媛两代人秉持了传统士人精神的风骨,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民主、自由、独立、法制的普世价值奋斗不息,达到了传统精神与时代思潮的完美融合。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这一角度分析《巨流河》中两代“士”人的文化情怀与精神传统或许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会有所启示。关键词:《巨流河》;齐邦媛;知识分子;道统中图分类号:I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67-0414《巨流河》,是台湾著名文学教育家和文学翻译家齐邦媛先生,以85岁高龄写的一部深沉至性的文学自传。作者以缜密通透、波

2、澜不惊的笔调叙写了齐世英、齐邦媛两代知识分子对独立、自由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以及这种文化的力量对当年支离破碎中国的强大支撑。齐世英、齐邦媛两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涯是对传统士人精神的承载,同时也因新思潮的融入而为士人世代坚守的“道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达到了传统与时代的完美融合。张俊华[1]、刘奎[2]论及了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但未见详述,作者在《望东方周刊》[3]、《新京报》的访谈[4]中对此有着感性的表露,但不够系统。本文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这一角度出发,试图分析《巨流河》中两代“士”人的文化情怀与精神传统,希望对当下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有所启示。一、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

3、存在着道统与政统的对立与互动。政统以君王为代表,表明皇帝具有世俗权力的合法性,而道统则以读书人为承载,担当道德标准和精神价值。道统是士人的生命所在,是其内在独立性的基石。历朝历代的士人蔑视权贵、超越贫贱,视死如归的风骨与气魄,归源于其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以及对“道统”的虔诚。14中国士人的黄金时期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那时候诸子百家是自由和独立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周游各国,游说君王,即使饥寒困厄也在所不辞。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价值体系,所以才能不为世俗、时代和权势所动。可自战国后期以来,士人开始从自我的理想国融入现实政治的洪流,日益有了依附性。士人们在政统与道统的矛盾对立中形成了自己的

4、精神传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重名节,讲骨气,不屈于富贵、贫贱或威武;但同时也依附于皇权,将爱国与忠君合二为一——资中筠称之为“颂圣文化”[5]。而到了内忧外患的近代,士人的心灵受到空前冲击,着手开始新的探索,致力于国人的现代启蒙,于是传统的士人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内涵与发展。“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传统与“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时代思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巨流河》所讲述的,正是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与文化情怀。在《巨流河》中,从波涛滚滚的巨流河到深邃无尽的哑口海,齐世英、齐邦媛两代人历经了抗战、内战、台湾复员的时代风云,尝尽了家国丧乱的

5、苦痛。传统士人精神的家国情怀与不屈风骨在这些士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由、民主”的时代浪潮也给士人们的历史担当披上了理性的外衣。齐世英与同辈一生为民主政治和自由教育奔走呼号,他们在抗战如此艰苦的困局中仍能为无数的学子提供了一个个“弦歌不辍”的庇护所,培育出大批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时代精英。而在炮火中成长起来的齐邦媛们,对父辈的报国理想与精神气度感同身受。历史的硝烟已随风而去,在和平年代他们仍能以强烈的责任感与高度的热忱继续父辈民主自由的夙愿——以超越国界和政治的态度维护学术尊严与教育独立,推动文明间的友好对话。士人的“道统”在大时代的星火传承中熠熠生辉。二、齐世英的书生报国14在《

6、巨流河》中,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美学大家朱光潜、国学大师钱穆等这些在思想和学识上贯通中西的知识分子,怀抱着“为万世开太平”的济世理想,推进着中国初具规模的现代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事业,为中国的现代化积蓄力量。他们继承了传统士人忧国忧民的担当和傲然不屈的风骨,同时也逐渐脱离了对政治的依附,开始在独立的思考中追求普世价值和探讨具有终极意义的问题。家国情怀是每个有血性的国人割舍不掉的情结。齐世英还在念小学时,就曾发出这样掷地有声的一问:“为什么俄国人和日本人在我的家乡打仗?”[6]少年时的军营生活让他初步意识到中国的贫弱不在于军事,国人知识的闭塞和对自我命运的无知才是罪魁祸首。为了探索救

7、国之道,年幼的齐世英走上了飘零四海的求学路。在留日期间,这位壮志踌躇的十八岁少年就已感触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依赖于国民的普遍教养和对知识的自由追求,所以日本那么小却能成为亚洲强国。后来历史哲学派由政治经济的思想史分析人生现象的传统,和对理性思考的阐述,更是成为了他一生的启发,“使他坚定地相信,只有真正的知识和合理的教育才能潜移默化地拯救积弱的中国,而不是激动热情的群众运动”[6]。14此时,“致君尧舜上”的传统道统有了新的内涵——对自由、独立、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