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

ID:59273677

大小:171.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9-22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_第1页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_第2页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_第3页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_第4页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教育的可能性第二节道德对象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三节道德对象的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第四节德育主体及其作用第五节德育主体的素养及其提升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即是-“德育何以可能?”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第一,道德是可教的吗?(通过教可以学会吗);第二,道德为何可以教给儿童(德育对象为什么可能接受道德教育)?第二节 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代表著作:《精神分析引论》3.主要思想人格中有本我(id)、自我(ego)、超我(p

2、erego)三个层面。本我:主要有无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其核心是即时的个人满足。自我:在生命的头两年中从本我分离出来。努力满足本我的需要,与本我不同的是会按现实原则行事。超我:大约发生在5岁。合并社会的价值观念与标准,由良心与自我理想构成。它抑制本我的冲动,使自我采取较新道德标准。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三个层面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结果。道德是通过超我的发展而获得的,就是说儿童是借助于父母、教师等力量,通过“自居作用”、“纳入”机制将社会伦理规范加以内化而形成的。在不道德的动机形成时会由于超我也就是良心的压力而产生情感上的不

3、安。4.简单评价积极意义: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主要是情感。这一理论的突出之处在于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情感影响,以父母为榜样意味着继承父母的道德情感。强调父母的行为方式、赏罚方式对儿童的人格与道德发展会产生极大地制约作用。消极意义: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与道德发展的分析过于武断。(二)社会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班杜拉2.代表著作:《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3.主要思想: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去习得道德行为。环境、社会文化以及成人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4.简单评价积极意义:强调外

4、在行为的习得对人格与道德发展的影响。大量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改进家长、教师的行为,以及完善、优化德育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消极意义:缺乏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性的必要关注,同时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在行为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关注不够。(三)道德认知发展1.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2.主要思想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确切地说,是道德判断发展理论。关于道德判断他提出了如下重要假设:道德判断的结构反映个体道德判断的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道德判断内容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道德判断形式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理由过程

5、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经历性质不同但相互关联的三种水平和6个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3.人际协调取向阶段。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法定的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道德原则取向阶段。3.简单评价积极意义:该学派是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集大成者,其研究跨度很大,“三水平六阶段”覆盖了儿童期全部过程。认为儿童道德推理发展始终是向上的,按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一步一步无跳跃地进行,

6、发展中不会出现倒退和逆转。另外公正群体途径反映了该学派主张给学生更多的民主参与机会,反对道德说教和灌输,主张利用学校环境气氛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儿童道德向前发展。二、对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一)道德发展应当视为一个整体发展作综合的理解所谓整体的道德发展就是我们应当吸收众家之长,将德育对象道德发展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不同侧面去理解。不能迷信某一项研究结论。(二)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年龄歧视论”的批判相结合所谓道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论”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假定:道德发展有一个逐步上升的等级性的顺序,

7、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不断进步,每一个高一级的阶段都代表一种较高的能力。这一假定实际上是说,年长者可能高于或优越于年轻人,年长者比年轻人道德水平更高级。这样的结论简单化、宿命论、不公正。导致的后果一是恶化年长者与年轻人的关系,恶化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从而影响德育的效果。二是抑制儿童道德教育的机会。西方不少学者提出了反对“年龄歧视论”的观点我们的观点是:不能否定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贡献,也不能不注意反对“年龄歧视论”的观点。首先,道德水平对个体来说可能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如逻辑能力的提高对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其次,我们不能肯定儿童的道

8、德水平一定比成人在道德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低。(直觉、悟性等方面成人需要向儿童学习)。所以成人以救世主的身份对儿童进行居高临下的说教有可能是无效的。因此对道德发展阶段论要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