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50234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8
《《种子课_生长的课堂》征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种子课”生长的力量——读《种子课》有感兴佳完小于霞一个数学教师要成长,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本体性知识,还要通过不断阅读,在阅读中促使自己的眼光变得高远,思维变得开阔。本学期我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于打造一支“乐学、敬业、智慧、儒雅”的教师团队,给每位数学教师下发了俞正强特级教师《种子课》一书,让老师们通过不断阅读增长智慧。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分上、下编,前面有个“写在前面”,后面有个后记,共四个部分组成。上编: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分两个部分,一、什么是种子课;二、如何上好种子课。下编:种子课,为了每个人的生长,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感悟学生发展;二、反思教
2、师成长。书中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教数学将近三十年了,一直思考两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反思自己,教学已有二十年,在日常教学中对第一个问题会思考的多些。“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我的理解是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教数学的老师,最少应不讨厌,“爱屋及乌”嘛,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数学。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喜欢上数学课并且喜欢数学,是我一直努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相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少些,通常只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没有做深层次的思考,如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习困难,其根源在哪里?目前,我仅仅读了上编中的一部分,我是边读书边对照边思考。 “种子
3、课”,新名词,第一次听说,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广而言之,我们的学生本身便是一颗来自天地的种子,不论是否愿意,都会生长。那么就不是白纸可以随意涂鸦,他们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带着生长收藏的使命而来,作为园丁,我们需要去感悟、去尊重、去唤醒。书中就有这么一个例子,说到一个学生对教材中的一道两位数乘两
4、位数乘法题目很不解,存在学习困难,但是俞老师巧妙的换成早饭吃粽子的题目,学生却能用很好的解答,并超越整数,竟然还能解决小数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我想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在生活中养成了生活型的数学思维,很多时候学生不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或许是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我们就得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合理科学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面积知识的起始课,种子课,在平面图形教学中起着开天辟地的影响,也在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起着重要的衔接与思维转变的作用。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之前,笔者先对学生做了一份前侧调查,其中一题便是
5、:“你听说过“面积”吗?如果听说过,面积是什么意思?“根据汇总分析,大部分学生对面积一词陌生,但近一半学生能理解为“面的大小”,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类似于周长、边长之类的。由此可见三年级的学生对面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大小”来表述,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已将之前学习过的周长概念混淆,这是前概念所带来的负迁移情况。我们都知道长度与面积是人们刻画图形的两个重要的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重要的量度,长度是从一维的角度来刻画图形的量度,面积是从二维的角度来刻画图形的量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个概念联系紧密也极易混淆,因此笔者采用以下设计:1.比一比,说一说红笔比绿笔()。这里的意
6、思是用红笔的()与绿笔的()在比较。黑板面比电视机屏幕面()。这里的意思是用黑板面的()和电视机屏幕面的()在比较。通过以上先对两组实物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面积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的大小,以及初步感受面积与长度的区别。如果能从学生的视角找准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数学的联系,并进行有效的比较与提炼,在教学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联系学生日常事例,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根”: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鲜活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与原有学校数学知识的比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魂”:即形成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而两者的有机融合,可以让数学学习既有“根”又有“魂”。回想起自己上这节课的情景,
7、当时的我还曾为课的巧妙设计而沾沾自喜,也曾为学生的答题正确率高而骄傲……“当时的我教对了吗?”,读了现在的文章,才发现自己是多么肤浅和无知。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俞老师以《厘米的认识》为例展开了研究,如何在一节课中,使得种子课拥有生长的力量。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当用生长代替重复,课与课之间,不仅是知识的迁移,更需要关注能力的迁移。这使得我特别惊醒,我们很多课都是差不多的,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