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表面斑点腐蚀的成因.doc

铝型材表面斑点腐蚀的成因.doc

ID:59246126

大小:1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8

铝型材表面斑点腐蚀的成因.doc_第1页
铝型材表面斑点腐蚀的成因.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铝型材表面斑点腐蚀的成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063铝型材表面斑点腐蚀的成因1 引言  6063铝型材经过阳极氧化后,由于处理工艺与合金成分不适当,加工型材表面会出现形态各异的腐蚀缺陷,如斑点、白条和斑块等,其中斑点腐蚀在实际生产中较为常见。为了改善6063铝型材的表面质量,控制表面斑点腐蚀,有必要对斑点缺陷做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分析了6063铝型材表面斑点腐蚀的本质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止斑点缺陷的几点措施。    2 分析与讨论  2.1 斑点腐蚀的本质分析  从腐蚀型材的表面看,斑点缺陷是由大量存在残留物的腐蚀坑构成。利用SEM分析腐蚀残留物的成分,如表1所示。 其中,编号1、2、3、4对应经模拟槽液处理,腐蚀情况较严重的斑

2、点残留物,5则是按正常工艺处理,腐蚀情况较轻的斑点残留物。  所使用的6063铝型材成分见表2。为了确保Mg元素充分形成强化相Mg2Si,一般在配制合金成分时人为地使Si元素适量过剩,因为随着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变细,热处理效果较好;但另一方面,Si的过剩也有负面作用,使合金的塑性降低,耐蚀性降低[1]。研究表明:过剩Si不仅能形成游离态的Si相,还会与基体形成富含铁、硅的Al-Fe-Si相,Al-Fe-Si相对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影响很大,能显著降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从表中数据易知,斑点处残留物的成分主要是游离Si相(1、2号)和Al-Fe-Si相(3、4号),同时发现氯元素在残留物

3、处也发生了吸附(见表1中1、2、4号),这说明Cl-参与了腐蚀过程。  为了进一步了解腐蚀坑中相的组成,分析可能存在的偏聚或偏析元素,我们利用EPMA着重对Al、Cu、Zn、Si、Fe等合金元素进行了分析,打点位置A、B、C、D分别对应于腐蚀坑边缘、无残留物的腐蚀坑底、坑中残留物和未腐蚀区,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Fe、Si在腐蚀区中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坑中残留物处(表中C点),Fe、Si含量较蚀坑边缘、无残留物的坑底、未腐蚀区等高的多。这说明合金元素Fe、Si与Al形成了Al-Fe-Si相、游离Si相,这与SEM分析的结论完全一致,再次证明了腐蚀残留物是由游离Si相、Al

4、-Fe-Si相等(相对基体铝来说是阴极相)形成。  综合以上斑点腐蚀的形态及产物成分可知,斑点腐蚀的实质是点蚀,它是由游离Si、Al-Fe-Si等阴极相周围铝的溶解而形成的腐蚀坑所构成的表面缺陷,并且这些缺陷具有明显的凸出现象。  2.2 斑点腐蚀的成因分析  影响斑点腐蚀的主要因素有预处理过程中的碱洗温度、碱洗时间以及合金成分中的Zn、Fe、Si元素含量与合金的挤压状态等。在诸多因素中,挤压状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关系到对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的Zn、Fe、Si等元素的分布,以及金属键间化合物等粒子的析出位置。在较粗的挤压条纹区中,斑点腐蚀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因为这个区域挤压时阻力较大,

5、应力多在此集中,该处金属的晶格发生严重畸变,成为局部高自由能区,在随后的再结晶过程中优先形核,为了降低界面能和处于稳定态,此处晶粒不仅异常长大,而且Mg2Si阳极相、游离Si、Al-Fe-Si、FeAl3等阴极相优先析出,为后续的斑点腐蚀创造了条件[2]。  由于上述原因,在析出游离Si、Al-Fe-Si、FeAl3等金属间化合物的晶界附近出现硅铁元素的贫乏区,此区近乎为纯铝,电位更负,是阳极,它与金属间化合物(是阴极)构成了微电池,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微电池中阴极相(如游离Si、Al-Fe-Si、FeAl3)周围的Si、Fe贫乏区(是阳极相)优先溶解,而粗大的Mg2Si也是阳极相,也发

6、生溶解,结果阳极相周围Al的溶解形成了带有残留物的腐蚀坑,阳极相溶解则形成没有残留物的腐蚀坑。当腐蚀条件继续恶化(如温度上升、碱洗时间长等),基体Al继续溶解,腐蚀坑向深的方向发展,于是表面形貌就表现为部分带有残留物的腐蚀坑和部分无残留物的腐蚀坑,由二者构成了前面所述的斑点腐蚀。  2.2.1 合金相的电化学效应  6063是Al-Mg-Si系合金,Mg2Si是唯一的时效强化相,为提高合金强度,生产中常使Si元素含量过剩,过剩Si便形成了游离Si、Al-Fe-Si相粒子,这些粒子在挤压工艺不当及热处理不规范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与FeAl3、Mg2Si粒子一起在晶界处偏聚(或偏析),这就构成

7、了点蚀源[3]。根据腐蚀学理论,阴极质点、周围的阳极铝会优先腐蚀,生成的Al3+向阴极扩散,而溶液中的OH-向阳极扩散,最终在阴阳极的界面沉淀出白色絮状的Al(OH)3,干涸后在铝材的表面构成白色斑点,即所谓的斑点腐蚀。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Al→Al3++3e(阳极)   Al3++3OH-→Al(OH)3↓(阴极)  2.2.2 活性元素的影响  2.2.2.1 Zn元素的加速作用  为了分析Zn元素对斑点腐蚀的影响,应用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