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

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

ID:59237318

大小:735.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9-26

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沉淀和澄清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于废水预处理工序的沉砂池——沉淀无机物,防堵用于生化处理前的初次沉淀池——沉淀无机物,截负用于生化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沉淀污泥用于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池——污泥减容5.1沉淀的基本理论5.2沉淀池第五章沉淀和澄清一、沉淀类型二、影响沉淀的主要因素三、沉淀试验、沉淀曲线及其分析四、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定第一节沉淀的基本理论一沉淀类型沉淀类型沉淀特征具体应用自由沉淀浓度不高,下沉时颗粒互不干扰,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沉淀轨迹呈直线沉砂池,初沉池的初级阶段絮凝沉淀浓度不高,颗粒密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沉淀轨迹非直线二

2、沉池的初级阶段,初沉池的后级阶段,絮凝拥挤沉淀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下沉过程中互相干扰,界面下沉压缩沉淀浓度很高,颗粒相互接触并部分地受到挤压浓缩池,污泥斗二影响沉淀的主要因素沉降速度:斯托克斯公式:u=(ρs-ρL)dg/18μ(假设:水静止,颗粒是圆形且不可压缩,仅受重力及水阻力作用)ρs——固体颗粒的密度ρL——液体的密度d——固体颗粒的直径a.ρs〉ρL:下沉;ρs<ρL:上浮;ρs=ρL:悬浮b.d增加,u大大增加。c.温度T增加,μ减少,u增加。三沉淀试验、沉淀曲线及其分析1.自由沉淀2.絮凝沉淀1.自由沉

3、淀1.自由沉淀(1)试验前测定原水的悬浮颗粒浓度。(2)将废水搅拌均匀后平稳注入沉降柱内。(3)设取样口到最初水面的距离为H,每隔一定时间间隔t1-tn,取样分析其浓度C1,C2…Cn,以小于指定速度ui=H/ti的颗粒与全部颗粒的重量比Ci/C0和ui作曲线,即:t1……C1u1=H/t1……C1/C0t2……C2u2=H/t2……C2/C0┊┊┊┊tn……Cnun=H/tn……Cn/C0四理想沉淀池基本假定1.进出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横断面,也就是沉淀池中的水流速v相同。2.悬浮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以等流速u0下沉。3.

4、悬浮颗粒在沉降过程中的水平分速度等于水流速度。4.悬浮颗粒落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不再上浮。W=H·B·L=H·A0Q=u·L·B=v·H·Bu0=Q/L·B=Q/A0=q0V=Q/A'=Q/(H·B)W——沉淀池容积(m)A0——池表面积(㎡)Q——进水流量(m)q0——过流率,或称表面负荷(m/㎡·h)V——水平流速(m/s)A'——沉淀池垂直断面面积(㎡)理想沉淀池工作情况图第二节沉淀池一、平流式沉淀池二、竖流式沉淀池三、辐流式沉淀池四、斜板和斜管式沉淀池一平流式沉淀池1.构造2.计算3.优缺点1.构造(1)进水

5、区作用: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进水断面上,一般应在入口设置整流措施。a.溢流堰+穿孔墙b.底孔+挡流板c.淹没孔+穿孔板注意:在入水口处设置挡板和穿孔墙(板)的作用是:消除进水的能量,分布水在整个断面上。垂直标高穿孔墙(3)污泥区多采用斗形底,设在沉淀池前端,坡度通常为0.01~0.02。(4)沉淀区平流式沉淀池一般进行纵向分格,减少水力半径,改善水流条件。2.计算根据E——u0曲线确定u0u设=u0/(1.25~1.75)q0q设=q0/(1.25~1.75)t设=(1.5~2.0)t0A=Qmax/q设;H=u设·

6、t设(H≯3m,约2.5m~3m)L约30~50m;B约5~10m(L/B≥4)污泥池容积的确定:Q(C-C1)×100Ww=——————·T(m3)r(100-P)Q——每日水量(m/day);P——污泥含水率(%)C,C1——进、出水中悬浮物浓度(kg/m)r——污泥容重(kg/m)T——排泥间隔时间(day)例题已知:Q=500m/h,C0=250mg/L,E=65%,静沉曲线如图所示求:沉淀池的设计方案解:E=65%,u0=1.8m/h,t0=1hq设=q0/1.5=u0/1.5=1.2m3/m2·hA=Q/

7、q设=500/1.2=417m采用四座池子,每座池子的面积为104m,每池宽度根据刮污泥机规格给排水手册取4.5m,池长L=104/45=23m,这时长:宽=23:4.5=5.1>4,合乎规定,计算成立。池身采用实验柱有效水深1.8m,总池子有效容积W=417×1.8=750.6m。设计的实际停留时间:t=W/Q=750.6/500=1.5h进水区、出水区长度分别取0.5m、0.3m每个池子的体积:Ww=Q(C0-C)×100×T/[r(100-P)]=[(500/4)(250-250×0.35)×24×2×100]

8、/[1000×(100-95)×1000]=19.5m3.优缺点(1)优点a.池身较浅,构造简单。b.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c.易于施工。(2)缺点a.刮泥设备易腐蚀。b.排泥工作量大。(3)适用范围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均适用。二竖流式沉淀池1.工作原理2.构造3.优缺点1.工作原理上升水流速度:v悬浮物下沉速度:u0u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