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辨证.docx

中医脏腑辨证.docx

ID:59234767

大小:21.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9

中医脏腑辨证.docx_第1页
中医脏腑辨证.docx_第2页
中医脏腑辨证.docx_第3页
中医脏腑辨证.docx_第4页
中医脏腑辨证.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脏腑辨证.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n二、心与小肠病辨证(一)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1.病因病理:久病体弱、年高脏气虚衰或久病伤阴耗气或汗下太过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虚不敛心液。n2.证候n共同点:心悸、气短、动则加重,自汗、脉细弱或结代。n不同点Ø心气虚证:面白无华、神疲体倦、舌淡苔白。Ø心阳虚证:畏寒肢冷、心胸憋闷或作痛、舌淡紫暗而胖嫩。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4.治法方剂Ø心气虚证:补益心气——四君子汤。Ø心阳虚证:温补心阳——四君子汤加黄芪、肉桂。Ø心阳暴绝证:回阳救逆——参附汤。n

2、(二)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1.病因病理:体质素虚、脾虚化源不足、失血过多、热病伤阴、七情内伤、阴血暗耗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2.证候n共同点:心悸、失眠、多梦、健忘。n不同点:Ø心血虚证:眩晕、面白无华、唇舌淡、脉细。Ø心阴虚证:五心烦热、盗汗、咽干燥、舌红、脉细数。4.治法方剂Ø心血虚:养血安神——四物汤+柏子仁、枣仁Ø心阴虚:滋阴安神——补心丹。n(三)、心火炽(亢)盛证1.病因病理:情志久郁、六淫内蕴、过食辛热食物、误服温补燥热药物,引起心火内炽、火扰心神。2.证候:心胸烦热、失眠、多梦、甚

3、则狂躁谵语,面红口渴、口舌生疮,舌尖红、苔黄、脉数。4.治法:清心泻火——导赤散。n(四)、心血瘀阻证1.病因病理:以心气虚、心阳虚为前提,以劳累、受寒、情绪激动、过食肥腻、嗜酒等为诱因导致血行不利,进而瘀阻心脉,甚则可导致心阳暴绝。2.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紫暗,脉细或结代。4.治法方剂:Ø心血瘀阻证:活血行瘀——血府逐瘀汤。n三、肺与大肠病辨证(一)肺气虚证1.病因病理:久咳久喘、耗伤肺气,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引起肺气亏虚,宣降失调,腠理不固

4、。2.证候:咳喘无力,神疲少气,气短声低,自汗怕风,面白无华,痰涎清稀,舌淡脉虚弱。4.治法方剂:补益肺气——四君子汤加黄芪。n(二)肺阴虚证1.病因病理:久病劳损耗伤肺阴或燥热之邪灼伤肺阴引起肺阴不足,清润、肃降之机失常或失养、虚热内蒸。2.证候:形体消瘦、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干、声音嘶哑,甚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4.治法方剂:轻者:滋阴润肺——沙参麦冬汤。重者:滋阴降火——沙参麦冬汤+知、柏。n(三)风寒束肺证1.病因病理:风寒袭肺——肺失宣降,鼻窍

5、不利。2.证候:咳嗽气喘、痰稀色白、鼻塞清涕或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4.治法方剂:宣肺散寒——麻黄汤。n(四)痰热壅肺证1.病因病理: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郁而化热引起热邪蕴肺、熬津成痰、痰阻气道,肺失宣降,甚则热雍血瘀,化腐成痈。2.证候:咳嗽气喘、呼吸气促、甚则鼻翼煽动,痰黄稠或带血或胸痛、咯脓血腥臭痰,发热、口渴、大便干燥,苔黄腻、脉滑数。4.治法方剂:Ø清热宣肺、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Ø肺热成痈者,清热排脓——千金苇茎汤。n(五)大肠湿热证1.病因病理:暑湿热毒,饮食不节

6、(不洁),过食生冷引起湿热蕴结大肠,阻滞气机,传导失司,损伤气血。2.证候:腹痛腹胀,里急后重,下利脓血,甚则暴注下泄,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滑数。4.治法方剂:清利湿热——白头翁汤。n四、脾与胃辨证(一)脾气虚证、脾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与脾阳虚证1.病因病理:劳倦内伤、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病久损伤脾气、脾阳。前者引起运化失司、水邪泛溢或脾气不升、清气下陷或血失统摄;后者引起温运无权。2.证候:n共同点:面白无华,身倦乏力,气短,自汗,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虚。n不同点:Ø脾气虚证证:消瘦、舌边

7、有齿痕。Ø脾气下陷证:头昏、目眩、腹胀下坠,脱肛、内脏下垂。Ø脾不统血证:诸种出血。Ø脾阳虚证:脘腹冷痛,喜温按,吐清水,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白带清稀,浮肿,脉沉迟。n4.治法方剂:Ø脾气虚证:益气健脾——四君子汤。Ø脾气下陷证:益气升提——补中益气汤。Ø脾不统血证:益气摄血——归脾汤。Ø脾阳虚证:温中散寒——理中汤n(二)脾胃湿热证1.病因病理:湿热之邪侵犯脾胃或过食肥甘厚味、辛燥之品引起湿热蕴结脾胃,而致受纳运化失调,升降失司。2.证候:脘腹胀闷、呕恶厌食、口粘而甜,肢体困重,大便溏臭。或尿黄、

8、肤黄、肤痒。苔黄腻,脉濡数。4.治法方剂:清热化湿——三仁汤。n(三)食滞胃脘1.病因病理:因饮食不节或脾胃素虚引起食滞胃脘气机不利,或胃气不降而上逆或食浊下趋大肠,传导失职等。2.证候:脘腹胀痛,厌食,嗳气或呕吐,矢气酸臭,大便秘结或泻泄,苔厚腻,脉滑。4.治法方剂:消食导滞——保和丸。n五、肝与胆辨证(一)肝阴虚证与肝血虚证1.病因病理:久病耗伤阴血或失血伤阴或生血之源不足引起肝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荣筋养目或血海空虚,冲任失调等。2.证候:n共同点:眩晕、耳鸣、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