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

ID:59216779

大小:15.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9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1、由陆到海的海底地形分别为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岛弧、海沟、大陆基、深海盆地、大洋脊和大洋隆。2、海沟是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3、根据温度变化状况可以分为外热层、常温层和内热层等三层。4、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数值,称地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温度每升高1度所需增加的深度,称地温深度,又称地热增温级。5、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就是对流层。6、纵波在固态、液态及气态的介质中均能传播,是最先达到震中的波,又称P波。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是第二个到达震中的波,又称S波。表面波又称L波,他

2、仅沿地面传播。7、莫霍面:纵波达到这一界面后,速度突然增大。地质上将莫霍面以上部分称为地壳,以下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横波到达这一界面就消失了;纵波能够通过,通过后速度由原来逐渐加快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8、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分为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大陆地壳具有双层结构,硅铝层和硅镁层。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降低的低速带为软流层,并把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9、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壳的机械运动,按运动方向

3、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按其作用的部位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为固体状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发生成分、结构及构造变化。地震:大地的快速颤动。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块、碎屑甚至土壤,并残留在原地。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第二章1、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称为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含量前三的元素为氧,硅,铝。2、矿物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

4、化合物,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3、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4、矿物对外来机械作用力的抵抗能力称为硬度。莫氏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5、有些矿物破裂后沿一定方向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平行而且平坦光滑的破裂面,矿物的这种性质称为解理。有些矿物则沿任意方向发生不规则的破裂,其破裂面参差不齐,这种破裂面则称断口。6、石英和长石的特点和区别(P33)7、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机构单位。第三章1、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所组成的一

5、种固态集合体。2、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在地壳中最多,岩浆岩在岩石中数量最多。3、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4、在地下深处天然生成的、富含挥发性组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物质称为岩浆。根据岩浆中的SiO2含量多少,分为超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中性岩浆、酸性岩浆。5、鲍文反应(P44)6、岩浆岩按颗粒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及斑状(似斑状)结构。7、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流纹构造,原生节理,枕状构造,晶洞构造。8、岩浆岩的分类(P48)。第四章1、

6、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基本处于固态的原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或结构发生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2、变质作用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3、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4、变质作用有的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一)、接触变质作用(1)、接触热变质作用:斑点斑岩、角岩(角页岩)、大理岩、石英岩(2)、接触交换变质作用:矽卡岩(二)、区域变质作用: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三)、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四)、混合岩化作用:混

7、合岩。第五章1、风化作用是岩石或矿物在原地的机械(或物理)破坏和化学分解与置换,并可以有生物参与的较复杂的综合作用过程。(1)、物理风化作用(也称机械风化作用),是指基岩在地表附近,因释荷或温度、湿度变化等作用,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冰劈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是大气中的成分和水与地表附近的矿物和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发生分解和置换而逐渐瓦解的过程。(酸雨)(3)、生物风化。2、岩石的特征与风化的关系(P65)3、覆盖在地表上的由残积物和土壤组成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风化壳剖面结构:基岩层、

8、半风化基岩层,残积层,土壤层。4、河流的侵蚀作用按侵蚀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下蚀作用的地质现象:“V”字形峡谷,急流和瀑布,向源侵蚀或溯源侵蚀。侵蚀基准面侧蚀作用的地质现象:牛轭湖。5、海平面是入海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入湖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湖面;主流河面是支流河面的侵蚀基准面。6、原来河床两侧的平坦河漫滩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