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

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

ID:59205399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9-10

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_第1页
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_第2页
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_第3页
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_第4页
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察右中旗水资源分析评价一、气象察右中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特点为:冬季寒冷、漫长、多风、少雪;夏季酷热、短暂、多风、少雨,昼夜及年温差大;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6倍。根据察右中旗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3℃、年最高气温达33.2℃,最低气温零下36℃。多年平均降水量286.8—356.9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61—1181mm。多年平均无霜期107天。年最大风速28m/s,多年平均风速4.9m/s。二、水文概况旗北部为内陆河流域,在后大滩盆地发

2、育一条较大的丁计河,长40km,旗内流域面积为1000km2,.根据内蒙古水文总站局资料,地表径流为12.1mm,算得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10万m³/a。旗西南部为黄河流域。在大滩—大塔寺山丘区发育大黑河水系,在大滩乡、乌兰乡分布两条黄旗海水系支流。河长17—30km,旗内流域面积为889.45km2。根据内蒙古水文总局资料,地表径流深为32.8mm,算得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17.396万m³/a。旗内三条主要河流河川径流量合计为4127.396万m³/a。此外,旗内尚有一些季节性泄洪沟谷和积水湖泊。湖泊多分布在玄武

3、岩台地上,受地下水补给,其中约有30多个湖泊常年集水。三、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Ⅰ山丘、平原区分布范围旗内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地貌、岩性、构造、气候及古地理环境所控制,其中地质构造是起主导控制作用的,自新生代喜山构造运动以来,区域地质构造,在老构造的基础上进一步继续活动,在旗内形成了后大滩、前大滩及金盆盆地,其间为基岩隆起区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构成相对独立的盆地平原区与山丘区两类水文地质单元。1、后大滩盆地呈近北东向展布于旗内北部,平原面积1389.46km2,约占全旗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盆地内沉积

4、了巨厚的白垩系与第三系碎屑岩,形成砂岩、砂砾岩承压含水岩组。地下水主要接受降水和山丘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部分地段接受断裂带水的补给。盆地中沟谷第四系潜水丰富,为盆地中主要的供水水源地。2、前大滩盆地为旗政府科布尔镇所在地。平原面积为441km2,包括玄武岩台地92km2。盆地内第四系潜水与第三系承压水富水性,与后大滩盆地类似。我旗工业园区设在前大滩盆地,后贵——元山子一带。3、金盆盆地分布于旗南部,境内只占其北部的一部分。主要为白垩系含水岩组,富水性较差。4、基岩山丘区分布于旗西部、南部及中部,呈大面积分布,约占

5、全旗总面积的近二分之一。分布花岗岩、变质岩裂隙水,一般较贫水。Ⅱ地下水类型根据含水层时代及其含水岩性、结构等,区内地下水共有三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承压水;第三系碎屑岩孔隙潜水、承压水;基岩裂隙潜水、承压水。其中以第四系地下水最丰富,次为第三系玄武岩地下水。Ⅲ含水岩组旗内含水岩组,按地质时代,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含水岩组(Q)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洼地与盆地内近代河谷与地表集水洼地附近,多呈条带状展布。分布面积约占全旗面积的15%左右。是旗内主要供水岩组。(1)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厚度5—10m。富水

6、性受含水层的厚度及颗粒粗细所控制,其规律是:愈向盆地中心水量愈丰富,水位浅,丘间沟谷较宽时,含水层薄,水量大;沟谷变窄时,含水层增多,水量变大;近洪积扇上部,水位深,水量大;向洪积扇下游,水位浅、水量小。民井单位用水量一般在18—36m³/h·m之间。在海流图—西大马库伦一带,广昌隆—义发泉滩地中,东不浪—西脑包及头号乡附近之山间沟谷中,单位用水量可大于35m³/h·m,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m,最深处ZK12号孔水位埋深为14.66m。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lMg和HCO3—NaMg型,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

7、局部地段高达1—3g/L。(2)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Q3al+pl)岩性为灰褐色、黄褐色及灰白色砂、砂砾石。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床两侧,含水层厚度15—20m。岩性变化在垂向上上部细、下部粗。在水平方向上,为上游粗、下游细,近河谷中心较粗,远离河谷中心较细,水量丰富,民井单井单位涌水量一般为20—40m³/hm,最大可达58m³/hm。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型水,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2、第三系含水岩组(N+E)共有上新统(N2)、中新统(N1)和渐新统(E)三个含水岩组。(1)上新统

8、砂砾岩孔隙、裂隙潜水和承压水含水岩组(N2)潜水含水层分布不连续,厚度1—3m,水量微弱,只有在含水层厚度较大时,水量才较丰富。如ZKg6孔揭露含水层厚达34.03m,钻孔单位涌水量可达7.0m³/h·m。民井单位涌水量可达28.44m³/h·m,富水性极不均匀。水位埋深随地形而异,最深可达14.10m。承压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后大滩盆地中。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